第265章 抓内鬼
脱下外套,路宽在书房的剧本初稿前坐定。
他突然掏出刘伊妃此前给他绣的小香包放在鼻尖,清亮的薄荷味道提神醒脑。
面前刘恒提交的剧本稿纸上,已经满是他的修改批示了。
如果说前世裤子的大地震是改编自小说《余震》,那么这一世的路版《塘山大地震》的构思则来自于阿巴斯的《生生不息》。
《生生不息》讲的是1990年伊朗的7.3级地震。
主角得知曾拍摄《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的柯盖尔小镇受灾严重,便带着儿子布亚开着一辆黄色轿车前往灾区,去寻找在那部电影中出演的两位生死未卜的小演员。
这部公路片的剧情结构非常简单,是单线叙事。
主角一路上遇到了一家16口全部被倒塌的房屋压死的老妇人;
遇到地震中仍然保持乐观,失去了妹妹和三个外甥,仍在安装电视天线看90年世界杯的中年男子;
遇到了因为地震造成的动物异动,懵懂而开心地在路边捉蛐蛐的孩子。
总之,这部通过公路片叙述视角来体现灾难下的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的电影,是阿巴斯的一次艺术性创作。
因为剧情结构的原因,观赏性太弱,比较出彩的是他引以成名的写实主义长镜头和开放性结局。
回到这部《塘山大地震》中来。
路宽和刘恒引领的编剧团队经过近一个月的磋商,拿出了剧本初稿。
在阿巴斯《生生不息》的单线下,又另外加了两条支线。
阿巴斯的叙事角度是由外向内,而新《塘山大地震》中有三条支线视角来叙述这场灾难的全貌。
作为三十八军派遣救援部队连长的主角之一军人角色,代表了地震中的官方力量和宏观视角;
作为男主的妻子,出场时因家庭成分原因与丈夫不和的女主,从互有隔阂到为他的大爱所感动,努力营救自己的小姑子,是震中的第三视角叙事;
还有男主的妹妹一家,连同刚刚出生的婴儿,一起被埋在废墟下,直至被女主坚持不懈地挖救出来,是第一视角。
从震前的家庭琐事和隔阂,到突然被卷入了灾难洪流的芸芸众生相,到最后从绝望中开出朵的希冀。
可以说三个视角无所不包,从宏观到细节,以小见大,真正地用小人物的遭遇演绎出时灾难下的悲欢。
剧本初定,即可以开始考虑选角问题。
路老板除了前几部电影还要考虑用角色来平衡利益关系外,从《返老还童》开始就都是秘密选角,直接自己内定了。
这一部《塘山大地震》亦如是。
军人角色考虑年龄加演技、气质,非胡君莫属;
女主这个带着书卷气的小资妻子形象,路宽嘱意周讯。
她还在和荣幸达的僵持阶段,没有和华艺彻底走到一起,不虞引起猜忌。
其他的主要配角就是胡君的妹妹和妹夫,新婚夫妻,妹妹刚刚诞下婴儿,被埋在了废墟之下等待救援。
这两个质朴纯良的形象,妹夫王保强,妹妹可以让今年25岁的宋嘉试一试。
她后世的第一部电影《好奇害死猫》就拿了金鸡奖最佳女配的提名。
电视剧作品《闯关东》里的谭鲜儿就是质朴纯真的农村少女形象,符合剧本中的角色要求。
路宽考虑过刘伊妃。
但第一,让一个18岁的少女演哺乳期的农村女性有些违和。
她那张脸再怎么化妆,跟王保强站在一块儿,也很难让观众入戏。
另外她下个月就得进组《诛仙》第二季,轧戏是不可取的。
最后让小刘客串一个大学生女友的角色就行,其他剧中涉及的露脸角色,捡不重要的给公司艺人客串或者做做人情就行。
刘恒还在塘山持续采风和收集灾难的第一手资料,路宽跟他沟通了一个多小时时间,把修改建议讲明,等待终稿的递交。
但是有了初稿,对于一些确定性的固有场景就可以先着手进行勘景工作了,包括特效模型和现实场景的修复。
与此同时,经过一周的密集联系,路宽奥运会开幕式方案竞标团队的人员也陆续到位。
其中,林颖恰好在改完剧本的第二天打来电话。
“路宽导演?”
“是我,你是林颖女士吧?”
林颖在纽约的家里,看着自己身边的梁周洋有些无奈。
“路导,我收到贵方的电子邮件了,我对能够参与到这项盛事中感觉无比骄傲,只是。。。”
路老板闻弦歌而知雅意:“是不是您也收到了其他邀约?”
“没错,李安导演比你稍早发来邀请,现在确实比较为难。”
“如果路导不介意的话,我想问您几个问题。”
前文提到过,美国的电影也是分两级的,加州和纽约,或者说好莱坞和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