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去首都读书,他这两学期是真的很认真的在学习。遇上不懂的去办公室问老师,他们也都很尽责的给答疑。这才有了这么大的进步。
幺爸电话里说这个发展还不错。但到了首都别说他,就是方芳的成绩都可能泯然众人矣。因为大城市尤其是首都、上海的小学生真的是比他们俩的见识广得多。
别说别人了,就自家小堂妹颜颜,已经去过东京、去过上海了。她还会说简单的英语和日语。这确实是没法比的。
可能也就方康,以前从来没有上过学。去了也是从育红班大班读起,反而能最快融入。不过也没事,他和方芳毕竟只是小学生。尤其方芳才小学二年级。他也只是小学四年级,明年升毕业班五年级。慢也慢不了太多,还有追赶的余地。
至于方芳,她最初的想法就是不想读完二年级就回家干活了。天天过割猪草、烧火的日子。过个十来年,再被父母嫁出去,继续到另一个家里去干活。
如今幺爸给她机会,不但能继续读下去,还能去首都读书。而且幺爸说了,他们三个和颜颜一样,能读到哪里家里就供到哪里。欠的债可以记着,以后工作了还。
方康,他啥都不在意。就知道去了首都有好吃的、好玩的。而且是和大哥、大姐一起去,跟着爷奶生活。去了是住幺爸的房子,幺妈和二姐对他也都很好。
只有他,是一点负担都没有的。就是要去那么远,肯定难免想爸爸、妈妈。
不过爸爸、妈妈说也说过两年他们也要去首都。他就一点心事都没有了。这会儿悬空挨着大哥坐着,他还问方父,“爷爷,有吃的么?”
方父好气又好笑,“我召集你来开茶话会的呢?”
小孙子成天就晓得吃喝玩乐,没有高压估计以后难成大器。不过,只要他能自给自足也行。
他扭头看看方母,“有生瓜子么?还有之前称的硬也抓点出来,给康康润润嘴。”
说错了,这不是小孙子了。首都的方畅才是小孙子。他还没见过,不好评价。
以前他觉得方健差不多废了,只能寄希望于方康。但方健去一趟首都回来,倒是懂事多了。至少知道努力读书了。
希望方康长大些,也能变得懂事吧。他现在最指望的倒是从来没有见过的方畅。没见过,所以最有想象的空间。
方母从屋里拿了个装点心的铁皮匣子出来,打开放到桌上。里头有生、瓜子,还有冬瓜和称的硬之类的。
她示意孙子、孙女自己抓来吃。如今家里富裕多了。田里丰收了,投资给村办工厂的600块也有不错的回报。东西她就舍得拿给方芳吃了。
这是上回坐火车回来,方明澈买了一匣点心给他们吃。吃完之后,留下的空匣子。放得很好,漆皮都没掉一点。
方芳有些受宠若惊。从小到大,她想吃点好的,奶的目光都会钉在她身上。
方康第一个动手,直接抓了个冬瓜来吃。
方健和抓了生、瓜子。他不爱吃,女人和小孩才吃呢。
方芳便也剥了一颗硬放嘴里。
方明华道:“爸,到底喊我们来说啥?你不是还有半个月才要走么?”
“也没多久了。”方父说着拿起第一本账本,包产到户前的那本。然后一边报数、一边拨打算盘。
方明华和袁淑芬听着,心头也在跟着心算。老头子拨了算盘也再报结果,可以两厢对照。
听了第一本账本,方明华道:“我们家在包产到户前,一年才三百多块的收入啊?”
方父道:“你觉得老子记漏了啊?你说说看,漏了哪笔?就这一年三百多块,还有一百五六是明澈给的。一个月十块,然后三个孩子的压岁钱,我和你们妈过生的钱。所以,咱们种田到底挣了多少,一目了然了。其实也不用我今天来算,每年年底算工分的时候你们早该有数了。咱们一年种田的净收入不到两百。”
“那还特地算来做什么?”方明华道。
“让你们加深印象,也是告诉三个孩子一声。省得时日久了,都忘了。好了,接下来是包产到户之后的。”
又是一通拨拉算盘珠子,方健忍不住和方芳互相看了看。原来种田真的挣不到什么钱啊!
怪不得之前幺爸在村小教书,都那么多人羡慕呢。他一个月能发三十多的工资呢!
就是幺妈也有二十多。明惠姑姑转正后也是二十多。不过明惠姑姑家里有钱,她不靠工资过日子。
方父算完第二笔帐继续道:“那一千的投资是老二的,还有六百是老子的。以后分红会直接打到我们账上。”
方明华脸色有些僵,合着这一次算是老头子和自己分家?而且,刨开这一千六,以及老头子名下存折上的几百块,家里可谓一贫如洗。
他知道老头子的意思了,让他知道一下他这些年到底挣了多少。别全伙在一起算,还自我感觉良好。
“半个月后,我们就去首都了。三个孩子届时明澈说会安排人回来接。到时候就和你们二伯公一家一起上京。这是一百,留给老大和老大媳妇你们过日子。毕竟离收成还有几个月。剩下这老房子,我们和你们兄弟的房间都锁起来。家里就没别的了!至于三个孩子到首都读书,你们一年起码拿300块出来。按去年丰收后的收成算,拿出来之后你们还是能过日子的。”
方父心头很清楚,先说断、后不乱。如果老二还是个村小老师,包产到户之后大家贫富差距拉近了。那没什么好说的,伙着就伙着,互相帮衬着过日子。大不了老二有正式工作,将来老房子老大得。
但老二如今很明显已经富起来了,看起来还会越来越富。那就要让老大两口子和方健、方康知道,家里到底有哪些产业。自己这份以后可以给他们,但二房的,和他们都没有关系。
“老大,老大媳妇,我们两个老的去老二那里,他是该孝顺的。别人说不了嘴!但很可能有人会到你们面前来说算话。你们就记住,那都是羡慕嫉妒恨的。所以才损人不利己的来刺痛你们!你们和老二、林嫣是手足,但毕竟已经分家了。他们愿意帮衬,你们要感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