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时不我待
方明澈候着回门宴后,电话里和王德显说了下秦牧粤菜酒楼的事。
“嗯,这事儿我去跟他谈。亲兄弟、明算账!也算是打一个样。”王德显满口答应。
“这样就好操作了。咱们五一带着人去尝尝口味,你把杨梅带来吧。”方明澈乐意和老王合作,除了他的家世和能力,主要就是觉得他的思维模式很适合在商言商。
王德显道:“那可得等着她有空才行,杨军医可比我忙多了。这种过节的日子,往往还得值班。”
年轻人嘛,逢年过节值班那是应该的啊。总不能还让老的和中年骨干值班?估计要忙好几年,才能退居二线。除非是在事业上没什么追求。
啧,幸亏小方给送了一台洗衣机,不然他真得沦为洗衣服的。至于吃饭,他俩如今都是吃食堂。好在市政府食堂有补助,大师傅手艺又好,长期吃也不是不可以。如果能混到吃小灶的职级,那就更好了。!
小方那小子怕是早就想到了吧?以前到他宿舍来,就贼眉鼠眼盯着自己盆里泡着还没来得及洗的脏衣服。他以前在家,这些肯定都是他妈给洗的。
但后来住宿舍,虽然离得不是太远,他妈有顾忌,怕人议论他,就没有上门来给他收拾。
“忙点好、忙点好。忙才是业务骨干嘛!”方明澈笑道。
至于王德显明明有筒子楼单间的单人屋舍,却还要租一个套二做婚房的事,家里人的态度也很鲜明。
三叔说这样贪图享受,怕落人口舌。这就是不艰苦朴素啊,丢了革命传统!回头传扬开,王家要被人戳脊梁骨的。毕竟,如今没能分到单人宿舍的同志还不知道有多少。家里附和他话的人还少。
但爷爷沉默一阵后说了,小四儿是自己出钱,又不是公中出钱,旁人管不着。而且,自己有能力让老婆过好一点的日子,有什么不可以?现在已经不是只能吃大锅饭的时候了。
而且,正应该让人看到,有本事、敢做事的人就是可以过得好一些。这样可以激励更多的人去奋斗!
方明澈听了王德显说的,摸摸下巴道:“王爷爷真这么说了?”
这老革命还蛮能与时俱进的。如果是因为接触了核心人物带来的影响就更好了。
“那当然。不然我还不被扣个背叛革命家庭的帽子啊?这应该是好事,在放开做生意的人身上的种种束缚了。”
方明澈点头,“我也这么觉得。我感觉应该只要不追求奢靡、不浪费,自己挣的钱应该是允许销的。不然,努力挣钱的动力从哪里来?好事儿,一点儿一点儿的在给松绑了。”
王德显道:“你知道从前回国的基本都是海外华人,华侨很少、很少吧?除非是那种快要叶落,急着归根的。”
海外华人已经入了外国国籍,这种算外国公民了。回来也不怕被扣留下来。真发生了,所在国的大使馆可以提出异议。华侨就不同了,还是中国国籍,只是旅居海外。这种如果带着钱回来,人家担心被国家扣留下来。
方明澈道:“你们做了统计,回来的华侨在增加了?”
“是的。因为已经有送老人回来的华侨又去了国外,这就是千金买马骨了。”
方明澈道:“上头改革开放的决心还是很坚决的。”
古大爷前些天私下偷偷问他,是不是要能翻案了?
他没吭声,只是觉得老头子还真有点人老成精的意味。就从邱老师被借调到政府部门就窥斑见豹了,相当的敏锐啊!
嗯,前段时间老王单位已经给邱老师办好了从北师大借调的手续。
虽然方明澈没吭声,但古大爷脑补了很多,觉得他肯定得到了内幕消息。还说如果真的,他就要开始相信改革的真实性了。
啧,老头子还挺多疑。他儿子都从下放的地方回来了还固执地不肯信。但他说得也有道理,可能人家就是嫌古之光瘸了,是个累赘呢?活儿干不了,还要吃饭!总不能饿死他,就干脆给他送回来了。
当时方明澈还反躬自省了一下,是不是自己表现得太笃定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了16个月了,海外、民间终于开始相信是改革开放是真的、不会再有什么反复了。
挂断电话回了家,方明澈径直去正房的东屋看书。过两天要半期考试了,临时也得抱抱佛脚。他不追求奖学金,但成绩也不能太差了。毕竟,本科毕业他还想继续深造呢。
如今经济条件好,他肯定不急着就业。继续读硕、读搏,时间上比工作自由许多。而且这个年代,学历是真的有含金量的。
本科毕业,如果进政府部门,那就是从科员做起;进部队,从排级做起。但如果是硕士毕业,进政府部门就能从副科级做起;进部队,能从连级做起读硕、读博的时间一点不会浪费。
想深造,平时成绩至少要能过得去。
小偏院的东厢房还时常有人走动,正房最安静。自从办公室搬走,正房白天就清净得很。
嗯,正房东屋是他父母来之后住的那屋,以后也会是阿嫣坐月子的房间。西屋才是古大妈上吊了的那间,也是摆电视机的房间。
因为最开始的时候,他家电视机就是要晚上六点才开。就养成了习惯,如今白天都不开。
六点开始颜颜要看少儿节目,那会儿才会打开电视。大杂院的小孩也会抬着板凳过来。七点的《新闻联播开始,大杂院的大人也会过来看,看到《晚间新闻前散场。
也有人问,电视机能不能搬到东屋去看。
方明澈便道:“我老婆马上要在东屋坐月子。”
电视机是不可能搬的,爱来不来。那之后就没人再问了。
但今天大杂院的嘈杂声却是依然传了过来,听着好像是在吵架。声音十分的高亢!
林母凑到半月门那里,从缝隙处听了听。然后一脸好笑地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