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里的师生,都没有时间出来做这个。
那因为挨斗,只能烧锅炉的邱老头,还真是一个不错的师资力量。
但是,他现在能出得去么?
方明澈道:“嗯,再想想办法吧。”
不,他不是想开英语补习班。之前倒是打过主意。
他都被调剂到英语系了,打这个主意再正常不过了。这可是新东方俞敏洪走通的道路啊!
但是,英语目前还不够受重视。
就哪怕到1981年12月11日,中国第一次托福考试了,英语也还只是在精英阶层受重视。
大家为了公费出国留学,所以考托福。
离英语被疯狂重视,学不好英语甚至拿不到大学学位证、考不上大学这种地步还差得远。
而且,去抢夺别人的机缘、走别人走过的路,方明澈心头多少还是有些别扭的。
但是,王杉开学那晚提到第一批公费留学生。
他就想起了前世在《知音上看的报道,52个人,只得50美元外汇的事。
国家现在奇缺外汇!
单纯做商人,他家又没有海外关系,那不会太受重视的。
这才1979年,下海的人不多。都是不得已才去练摊的!
但再过个两三年,下海的人可就多了。逐年增多、越来越多!
到后来十亿人民九亿商,就连国家干部都停薪留职、下海经商。
人多了,就不稀罕了!
除非是有什么别人不能替代之处。
方明澈结合自己的经历想来想去,想到了一个非常适合如今的他开展的事业。
但是,他现在虽然有天时、地利,但什么都缺。
缺钱,非常缺!就是他说的,现在的全副身家五千现金再加个零都不够。
缺人,更缺!现在全国上下都缺他需要的那种人。
因为,他想开一家涉外旅行社。
要开这样的旅行社,一切待遇都得是最好的。外侨、外国友人在中国那都是最好的待遇。
他现在连车都买不起,怎么开涉外旅行社?
还有,他缺英语导游。
如今比较精通英语的人,要么在外交部上班,要么在各大高校英语系上班。
谁有精力和意愿给他当导游去?
但不是这样的情况,再过几年涉外旅行社要想开起来就不难了。
所以,方明澈觉得自己没法子像厨子下菜,等到火候到了、油锅溅好、所有调味料到齐再来办了。
他准备创造条件,先搞起来。
嗯,他还缺靠山。这样的生意很赚钱,而且有政治意义。
上一次他给手工艺品合作社当翻译,其实就是在赚钱之外还很有政治意义的一件事。
但是,他连那么一个功劳都保不住。
还亏得老王不是那种完全不讲究的人。
所以这一次,他非得找到一个靠谱的大靠山不可。
但这种事得靠机缘。
所以,他先把英语导游的人手凑一凑吧。
托王杉打听的人,是他在学校图书馆听到管理人员的闲聊得知的。
如今,也只有还在烧锅炉那位先生,是既懂英语又得闲的。
而且,他就算落实了政策,估计也不会太想在学校干了吧。
他的年纪,已经满了50可以提前退休了。直接可以拿80%退休工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