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 章(3 / 3)

“啊、对,死者,女,28岁,下夜班路上遇害,一刀致命,身上的财物全都不见了,包括手机、钱包、戒指……”

这四起案件,受害者的性别、身份、职业和年龄等等都没有共通之处。

唯一的相似点,就是他们看起来就比较有钱,背名牌包、带名牌表、或是有贵价首饰。但这无法成为破案的关键。

比起一般的案子,抢劫案的难点就在于此:随机性更强。

很多凶杀案可以通过受害者关系网锁定嫌疑人,但这个不行,你想查都找不到一个可以着手的线头。

如果不能采集到有效的监控证据或指纹,或是当场将人抓住,很容易让案件陷入死胡同。

就像现在这样。

秦闻一边听着陈叔的介绍,一边快速翻看案卷。

“不太对……”

“哪里不太对?”

“很多地方……让我感觉很矛盾。”秦闻按了按眉心,“其一,案发地点。”

四个案发地点都不一样,而且彼此间的距离不近。

就算凶手是随机挑选的受害者,也会存在路径依赖。比如用趁手的凶器,比如用熟悉的动手方式,又比如,在熟悉的地方动手。

一方面,踩好了点的地方动手更保险。那家伙知道避开监控,动手干脆利落,没留下指纹,显然经过深思熟虑,不属于冲动犯罪。

另一方面,从犯罪心理学上讲,犯罪者也会有一个心理安全区域。

陈叔就说:“这个问题我们也考虑过。”

在第一起案件发生后,他们就在该案件的案发现场附近区域增派了日常巡逻人手,可凶手却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我们也担心是模仿犯罪之类的情况,可法医报告不支持这个说法。那就是同一把凶器、同一个人,所以才选择了并案处理。”

秦闻并未反驳这一结论,只是继续推理,“那问题来了,凶手真的只是为了抢劫吗?”

多个案发地点都要保证不留痕迹,这难度直线上升。有这样的能力,干点啥不好?抢劫无疑是个性价比极低的选择。

现在会带现金、尤其是大额现金的人出门的很少,四位受害者都不在这少部分人之列。这意味着凶手的收益更低了,销完赃能剩下的收益几百到上万不等。

“如果我是凶手,我有这样的反侦察能力,我不会选择这种低性价比的目标,在银行附近跟踪刚取完钱的人,那不是更合理吗?”

可以说,秦闻的想法很危险。但周围的警官对他的推理模式已经习以为常,并未大惊小怪。

“你的意思是,这是伪装成抢劫案的连环杀人案?”

秦闻颔首,“我更倾向于这个结论。”

嚣张却冷静,这不符合寻常抢劫犯的心理侧写。

与此同时,警戒线外。

施亿正挤在人群里,兴致勃勃且好奇地四处张望着。

这对她来说是非常新奇的体验。

恐惧?抱歉,可能是脑子丢了的缘故,她比较缺失这种感觉。

这时,她发现有一道视线落在了她身上。

施亿下意识循着视线丹看了过去,左前方有个游离在人群外的戴鸭舌帽的男人正盯着她看。

不看热闹专门看她,是因为她比较好看吗?哈哈,施亿开玩笑的。她其实是觉得,这个人可能认识她。

因为丢了脑子、记忆缺失,她不太记得以前认识的人了。这时候能偶遇一个可能认识的人,施亿还挺开心的。

她朝那个鸭舌帽挤了过去。

鸭舌帽也朝她走了过来——

但他不是来打招呼的。他好像就是单纯地看够了热闹、想走了,又正好从施亿的身边经过。不过周围的人比较多,他“不小心”撞到了施亿。

那种猛然发力的力道撞在一般的女孩子身上,八成能让人摔一跤。

但施亿纹丝不动。

倒是鸭舌帽自己踉跄着倒退了两步,差点没站稳、还好施亿扶了他一把。

“你还好吗?”

问是这么问,施亿却相当警觉,甚至没再考虑“他们认识”这种可能性。因为她怀疑,她要被碰瓷了!

天地良心,是他自己往她身上撞的,她没有动手。这好好的人,咋说摔就摔了呢?又不是人人都是体弱多病的秦闻大大。那答案只有一个:他要碰瓷!

命案现场没有让施亿感到紧张,可现在,她感觉自己手心渗出了汗:话说、被碰瓷了该如何应对?

她脑子不在,实在没有经验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