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三千多名工匠和漕工分成数百个小组,在各自的区域里紧张地忙碌着。
有人抡起大锤,奋力砸向坚硬的石块,巨大的敲击声震得地面都微微发颤。
有人推着装满石料的独轮车,在狭窄的通道里穿梭,车轮碾过碎石,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
还有人将搅拌好的水泥浆均匀地铺在路基上,用木抹子反复抹平,汗水不断地滴落在灰白的水泥面上,瞬间就蒸发成了小小的白印。
望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朱慈烺的心中既欣慰又有些担忧,忍不住向随行的工部官员问道:
“照这个样子下去,两个月真能完成吗?”
那官员擦了擦额头上不断滚落的汗珠,保证道:
“回太子殿下!按照工部的预估,最多也就两个月的时间,今年下雪之前一定可以完成!要是完不成,卑职甘愿领罪!”
他倒不是在吹牛逼,虽然要在两个月内修完一个足以容纳一百二十万人的城市道路有些匪夷所思,但是别忘了,现在可是两万三千多人一起动工的!
而且这是在天子脚下,朝廷又一路开了绿灯,工作效率自然没得说。
并且真到了后期需要赶工的时候,工部还会从其他地方再调一些工匠日夜不停的干,所以两个月的时间怎么着也够了。
与此同时,朱慈烺也点了点头。
不过紧接着他又叮嘱道:
“修路是一件很耗力气的活,所以饮食方面切不可亏待这些漕工,不说顿顿有肉,但一天最少要保证有一顿肉吃!”
“只有吃饱吃好,这些人才有力气干活!”
那官员听到这话,赶忙又道:
“太子殿下放心,这件事情各位大人早有交代,每日都是有肉吃的,臣可用性命担保!”
听闻此言,朱慈烺总算是彻底放下了心。
这边修路的事儿刚进行的如日中天,另一桩事情又接踵而至。
这天早朝刚结束,朱慈烺才回到东宫,连屁股都没坐热呢,李若琏就来求见了。
“太子殿下,关宁铁骑的家眷快要进京了,已经距离京城不过三十里!”
此时的朱慈烺正端起茶盏准备喝口茶,听到这话连茶也顾不上喝了。
说实话,最近实在是太忙了,他差点就把这件事情给忘了。
“户部知道这件事情吗?”
朱慈烺赶忙问道。
李若琏定了定神,回道:
“户部已经知道了,并且已经开始派遣官员,准备迎接这些人的到来。”
朱慈烺听到这话,这才放下心来。
这批人大概有五万人左右,本来这么多人一下子来到京城,安置方面会是个大问题。
不过好在他们不需要住在京城内,而是住在城外的新城。
只是户部还得为他们重新准备户籍,毕竟来了京城,往后就是京城的人,再难回到辽东了。
与此同时,驻扎在京城附近的关宁铁骑也得知了这个消息。
当这些士兵们听说自己的家人从辽东赶来之时,一个个兴奋得两眼放光,有的甚至激动得红了眼眶,当下就想冲出去迎接。
曹变蛟见状心道不好,要是让这些人冲出去的话,鬼知道会弄出什么乱子?
于是曹变蛟立刻带着一众亲兵横刀立马,站在军营门口。
只见他脸色阴沉得可怕,大声冲着众人呵斥道:
“都给我滚回去!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擅自离营者,斩!”
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彻军营,士兵们虽满心焦急,却也只能停下脚步,然后纷纷折返了回去。
但曹变蛟心里何尝不明白士兵们的心情,只是此刻若是放任他们出去,军营必定会乱了套。
因此他只能下达军令,禁止所有人擅自去迎接家人,随后亲自挑选了一队训练有素的士兵,让他们打着旗号,前往迎接关宁铁骑的家眷们。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今驻扎在京城附近的关宁铁骑已经不是一万人,而是五千人了!
至于剩下的五千人,则是被临时派往了宣府一带驻守。
不过之所以派他们去宣府并非让他们去打仗,而是为了让他们持续保持战斗力。
因为朱慈烺深知军队长期驻扎在京城,平日里除了操练,并无太多实战机会,时间一长的话,难免会懈怠,战斗力也会逐渐下降。
于是,他前不久下了一道圣旨,规定在京城驻扎的士兵,每隔一段时间都必须前往九边驻防两个月。
通过这样的轮换方式,保持军队的战斗力。
时间很快就到了晚上,李若琏又匆匆赶来,带来了最新的消息。
“太子殿下,关宁铁骑的家眷已经全部到达新城,并且在户部官员的指引下都顺利入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