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地的百姓们同样十分高兴,因为按照朝廷新规定的税收政策,他们现在要交的税其实比以前少多了,你说他们能不高兴吗?
一时间,京城内外,大街小巷,到处都回荡着百姓的颂扬之声。
不仅如此,朝廷已经下旨,开始劝说京城内的勋贵和官员出售他们名下的土地。
这些土地统一由朝廷收购,然后再转卖给百姓。
朱慈烺这边也没闲着,私下与张世泽打了招呼。
经张世泽一番运作之后,还真有不少勋贵、官员愿意将土地卖给朝廷。
毕竟太子爷都开口了,谁要是没点表示的话,这不是看不起太子爷吗?
一番忙碌下来,朝廷很快便购置了整整三十万亩土地。
这些土地大多数都在京城附近,且大多为肥沃良田,价格自然不菲,平均一亩地高达十五两银子。
如此算来,这三十万亩土地,朝廷足足耗费了四百五十万两白银。
不过这点银子对于如今家底殷实的户部而言,根本不值一提。
毕竟户部账面上实打实存有两亿两白银,简直可谓是财大气粗。
因此户部极为爽快地拨付了这笔款项。
当然,这也并非纯粹支出,毕竟这些土地最终是要售卖给百姓的,所以到时候肯定会回收一部分银子。
而且为防止百姓故意借贷购置土地,户部经慎重考虑,最终决定收取少量利息。
如此一来,既能确保百姓有能力偿还欠款,又能避免百姓盲目借贷。
总的来说,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这一日,下朝之后朱慈烺回到东宫,原本正在书房里专注于翻看一份奏折,却不知怎的,脑海中突然就想到了那些之前进京的藩王和宗室子弟的。
此前一来政务繁忙,诸事缠身,二来其他藩王和宗室尚未全部进京,所以朱慈烺也一直没有搭理他们。
虽说如此,但是这些藩王和宗室子弟的基本生活还是安排的十分妥当,每日的饮食供应都能得到保障,以确保他们衣食无忧。
毕竟再怎么说也是大明的宗室子弟,好不容易来到京城总不能让他们饿着不是?
除此之外,朱慈烺还特意吩咐礼部尚书王家彦精心挑选了一批饱读诗书、才学出众的学士,前往教授他们读书写字。
同时,还让兵部尚书李邦华选派了一些久经沙场、精通军事韬略的武将,前去指导他们军事训练。
只是具体的进展情况究竟如何,他目前还不得而知。
想到这里,朱慈烺突然越发好奇起来,然后让马宝去把李若琏喊来,问问他宗室子弟那边目前到底有什么情况。
不多时,李若琏便匆匆赶到东宫书房。
一见到朱慈烺,李若琏立刻拱手行礼,恭敬说道:
“臣参见太子殿下!”
朱慈烺微微点头示意,随即直截了当地问道:
“最近这段时间,那些之前进京的藩王状况如何?”
李若琏赶忙回答道:
“回太子殿下,那些进京的藩王,如今皆已被安置在京城内的各个王府之中,王府四周,十二个时辰皆有锦衣卫严密看守。”
“加之他们也清楚自身当下的处境,故而并未发生什么其他事情,一切尚算安稳。”
朱慈烺听后,并没有感觉到太意外,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
他虽然没有接见这些藩王们,可也没有限制他们的自由,也就是说他们其实是可以在京城内自由活动的。
不过也是因为如此,他们应该也知道了最近半年以来朝廷的各种政策和所作所为。
所以才不敢在京城里胡作非为,毕竟这里可不是他们的封地,一旦他们要是搞点什么幺蛾子的话,肯定会第一时间被锦衣卫传到崇祯耳中。
而要是被崇祯知道的话,那他们肯定是没什么好果子吃了。
思绪回转,朱慈烺紧接着又问道:
“那住在城外的那些宗室子弟呢,他们的情况如何?”
听到此问,李若琏的神色瞬间变得有些尴尬,眼神中透露出些许犹豫,似乎不知该如何作答。
朱慈烺见状,心中已然明白事情恐怕不太乐观,便说道:
“有话但说无妨,他们什么样子本宫心里大概也有数,不要如此吞吞吐吐。”
李若琏听到这话,这才鼓起勇气道:
“启禀殿下,城外那些宗室子弟的情形怕是不太妙。”
“据锦衣卫密报,那些宗室子弟每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对军事训练敷衍了事,从不肯认真训练。”
“前去教授他们打仗的将军们对此极为愤慨,却因他们身份特殊,又不敢对他们做些什么。”
“还有那些前去教他们读书认字的文官,也被他们气得不轻,但同样碍于他们宗室子弟的身份,也是敢怒不敢言。”
“加之朝廷此前忙于诸多要事,他们也不敢贸然将此事上奏陛下和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