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糟了!皇帝又来抢我们的钱了!
时光悄然流逝,转瞬便到了三天之后。
火器研究院那边也终于传来令人振奋的喜讯,那就是十台蒸汽锻压机终于制造成功了。
而在这背后,金钱的强大驱动力展露无遗。
无论所需资金、人力,还是材料,皆能得到充足供应。
只要王微提出需求,相关的衙门便迅速响应,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材料给材料,这般全力支持,才使得王微得以如此迅速的完成任务。
而且这些蒸汽锻造机并非整体打造完成,而是先被制成一个个单独的零件,之后这些零件被统一运往宝钞提举司。
在那里,工匠们则会按照王微的图纸将它们重新组装起来。
就这样,这十台凝聚着众人心血的蒸汽锻压机,便稳稳地在宝钞提举司落户了。
毕竟火器研究院的核心职责在于火器研发,并不涉及货币制造业务。
所以朱慈烺经过深思熟虑,还是决定将制造金币和银币的重要任务交给宝钞提举司负责。
从此以后,宝钞提举司的职能得到极大扩充,不仅要印制大明宝钞,还要从事大明金币和大明银币的铸造工作。
两天后,宝钞提举司内一片忙碌景象,那十台蒸汽锻压机全部组装完毕,并开始投入紧张运转。
机器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声,仿佛在宣告着大明即将迈入工业时代。
与此同时,朱慈烺早就下令,从户部和内帑调集了大批银子过来用于铸造大明银币和大明金币。
一时间,国库和内帑库房中几乎所有的黄金和白银都被调用出来,装车运往宝钞提举司。
然而户部尚书倪元璐似乎仍心存疑虑,生怕大明金币和大明金币铸造出来之后,皇帝会将其全部收入内帑,使得朝廷财政再次陷入被动局面。
于是,倪元璐经过一番权衡,派遣了大量官员前往宝钞司进行严密监视。
确保这些铸造好的大明金币和大明金币有一部分能回到户部。
从他的举动不难看出,倪元璐这位户部尚书对崇祯缺乏足够的信任。
朱慈烺得知此事后,只是微微摇头,对此并不在意。
反正在他看来,这些钱其实都是他的,又有什么好在意的?
另外最近一段时间,朱慈烺对大明银币和大明金币的材质比例进行了重新调配。
在与工匠们深入探讨一番之后,最终确定大明银币采用百分之九十的白银,再混合其他一些金属制成。
而之所以要这么做,是为了防止大明银币在日常流通中氧化生锈,延长其使用寿命。
大明金币的材质同样有所调整,其中黄金占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同时添加一些其他金属,以增加金币的硬度,使其在使用和保存过程中更加耐磨耐用。
当然,朱慈烺也知道这些事情对于百姓来说至关重要,所以在发行新货币时,会详细地向民众说明其中缘由,让大家明明白白的。
除此之外,新版大明宝钞的印制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着。
根据户部之前的调查结果,综合考量市场需求和财政状况,最终决定先印制出一亿面值的大明宝钞。
当然,这些大明宝钞并非千篇一律都是一贯面额,其中小额面额的占了大多数。
毕竟普通百姓不可能一出手就是一贯大明宝钞,小额的大明宝钞更适合在民间流通。
总体而言,这次预计要印制不下八亿张新版大明宝钞。
而且,此次新版大明宝钞的制作过程极为复杂,每一道工序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从纸张的选用,到图案的雕刻,再到印刷工艺的把控,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印制这八亿张新版大明宝钞,着实是个艰巨的难题。
不过好在朱慈烺早有规划,预留了充裕的时间,足以确保这项工作稳步进行。
几天后,阳光明媚,朱慈烺正在东宫的园水池边悠然钓鱼。
只见池中碧水悠悠,荷叶田田,偶尔有几尾金鱼游过,泛起层层涟漪,显的十分惬意!
就在这时,李若琏匆匆走来。
朱慈烺察觉到有人靠近,抬眼望去,随后就看到了李若琏。
“什么事?”
朱慈烺问道。
李若琏赶忙拱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