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压根就不算什么问题,因为在来之前,秦良玉就已经将宣府的防务安排得妥妥当当。
就算她暂时不回去,那里也绝不会出什么乱子。再说了,明朝设立九边重镇,主要是为了防御谁?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防御北方的蒙古残余势力以及后来兴起的建奴!
而如今,建奴被明军彻底打败,已经退回了辽东。
至于蒙古的残余势力就更不用提了,此时正在一旁喝着闷酒呢!
毫无疑问,这个所谓的蒙古的残余势力,自然就在坐在角落里喝着闷酒的阿布奈了!
两个敌人,一个被他们赶走,一个正在他们面前喝酒,宣府那边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甚至不客气地说,九边重镇最起码在十年内都不用再担心会被异族围攻了!
这些话虽然秦良玉没有说出来,但众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或许也只有阿布奈和琪琪格没有想到了。
接下来,聊着聊着,也不知怎的,话题渐渐转到了赏赐一事上。
吴三桂兴致勃勃,脸上带着兴奋的红晕说道:
“太子爷向来宽厚仁慈,这次打了这么大一场胜仗,赏赐肯定不会少!就说之前总兵战死,太子爷都能封爵表彰,可见其厚道!”
其他人听到这话纷纷附和,对太子的仁义赞不绝口!
如果朱慈烺现在在这里,那他一定会感到脸红。
就在这时,一直安静坐在一旁的琪琪格突然开口道:
“那我们这次,可有赏赐?”
这话一出口,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阿布奈也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他瞪大了眼睛,怎么也没想到琪琪格会在这个时候提出这样的疑问,脸上露出了惊讶与尴尬交织的神情。
琪琪格却没有丝毫怯意,眼神坚定,继续说道:
“我们蒙古这次可是帮了大明的大忙,成功牵制住了多尔衮的两万兵马,还为此牺牲了五千多蒙古勇士,大明是不是也该对我们有所赏赐和抚恤呢?”
这话一出口,全场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琪琪格,但紧接着,却又纷纷转向了吴三桂。
因为此时此刻,琪琪格和阿布奈的目光都看向了吴三桂,似乎在等待吴三桂的回答。
吴三桂则是微微一愣,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下意识地挠了挠头,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毕竟在以往,大明和蒙古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双方兵戎相见,积怨已久,如今突然携手合作,面对这样的问题,他还真是毫无经验,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好。
再说了,这种事情他也做不了主啊!
一时间,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压抑了起来。
就在这尴尬的时刻,秦良玉站了出来,打破了僵局。
她看向琪琪格和阿布奈道:
“我明天便要去锦州拜见陛下和太子,你们若愿意,可随我一同前去,到时候,有什么事情当面问清楚便是。”
“陛下和太子一向仁爱宽厚,想必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琪琪格听了这话,也就不好再说些什么了,随即便点了点头。
也不怪她这么财迷,关键是蒙古这些年饱受建奴的掠夺,财富什么的早就被建奴洗劫一空,如今早已穷困潦倒。
就连战死士兵的抚恤金都拿不出来,实在是走投无路,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大明身上。
阿布奈坐在一旁,脸色微微泛红,心中满是羞愧与无奈。
他觉得琪琪格在众人面前提出这样的问题,实在是让他颜面无光,但蒙古如今的困境又让他别无选择,只能默默忍受这份难堪,头也不自觉地微微低下。
紧接着,或许是因为喝了酒,吴三桂一时间有些收不住嘴,又提起了明日的计划。
“诸位,明日在下就先走一步了,太子殿下有令,在下明日要与杨总兵一同带兵攻打塔营子,务必将那里的残敌彻底肃清,之后还要派兵在此驻守。”
“如此以来,建奴便再也不能借道蒙古对大明发动攻击了!”
阿布奈一听“塔营子”三个字,好不容易平静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情绪,突然开口问道:
“吴总兵,塔营子本就是我们蒙古的地盘,如今赶走了建奴,难道不该物归原主,归还我们蒙古吗?”
这话一出口,原本热闹的场面瞬间冷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阿布奈,眼神中充满了异样的意味。
那目光仿佛在说:
都到这个时候了,还提什么蒙古领土?早在建奴灭了蒙古的时候,蒙古的领土就已易主。
如今大明赶走了建奴,这些地方自然归属大明所有。
你蒙古还有个屁的地盘?
但考虑到太子爷似乎对蒙古另有所图,再加上在场的众人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谁也不愿意将这层窗户纸捅破,于是乎,气氛陷入了一种微妙的沉默。
最后,还是杨国柱笑着打了个圆场:
“这是圣旨,我们这些做臣子的,也只是奉命行事罢了,你若有什么疑问,不妨亲自去锦州求见陛下和太子,当面问个清楚。”
杨国柱不好说得太直白,干脆就把这个难题推给了朱慈烺。
阿布奈听了这话,张了张嘴,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