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每次当他一鼓作气想要干掉阿布奈时,宣府总兵秦良玉就会率领明军及时出现,与阿布奈联手将他击退。
而当他撤退时,对方却并不追击。
如此反复几次,多尔衮终于彻底明白了过来,自己这是上当了啊!
而阿布奈与秦良玉的目的,其实是把他困在这里,以此分散他们在辽东的兵力。
想明白了这件事情之后,多尔衮心中暗自懊悔,自己怎么就如此大意,中了明军的诡计?
于是乎,多尔衮不再搭理阿布奈和秦良玉,而是开始不顾一切地向义州方向撤退。
至于为什么要先撤去义州而不是锦州,当然是因为多尔衮暂时还不清楚锦州那边的情况了。
所以他打算先撤到义州那边,然后再派人去打探一下锦州那边的具体情况,再决定要不要去锦州。
毕竟在多尔衮看来,哪怕锦州那边真的出了什么事儿,但义州应该还是安全的。
然而让多尔衮没有预料到的是,他这边刚有撤退迹象,秦良玉就突然率领两万骑兵与阿布奈的骑兵汇合,组成大约五万骑兵的军队,对他紧追不舍。
双方在草原上多次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以往对付阿布奈,多尔衮向来游刃有余,毕竟蒙古铁骑早已被他们打怕,并且阿布奈新招募的骑兵缺乏战斗经验,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
就算偶尔会对他们造成伤亡,但阿布奈至少也要付出双倍以上的代价!
但秦良玉的出现却是彻底扭转了战局!
再加上阿布奈的协助,顿时让多尔衮难以招架。
短短数日,他的军队便死伤惨重,来时的两万骑兵,如今只剩下一万多人。
多尔衮满心苦涩,却又无可奈何。
他清楚当务之急是尽快撤回辽东,看看能否敢在大战开始之前劝皇太极撤退。
他算是看出来了,明军为这场战争可是做好了相当充足的准备,他们这次可能真的不是明军的对手!
若是来得及劝皇太极撤退,那便什么也不用说了,与大军汇合之后,直接撤回盛京即可。
但如果他回去的时候战争已经结束,并且清军大败,那他就带着剩下的兵马迅速撤回辽东,反正无论如何都不能葬身在此!
没错!
现在的多尔衮已经对辽东的那场战争不抱任何幻想了,因为他知道明军既然能这么算计他,那么在辽东肯定会投入更多的兵力。
唯有撤退,才是最好的选择。
最终,经过彻夜不休的狂奔,甚至不惜让三千精锐骑兵充当死士断后,多尔衮终于摆脱了秦良玉和阿布奈的追击。
此时,他已经率领着剩下的七千多骑兵抵达了辽东地界,远处隐约可见义州城的轮廓。
虽然不清楚锦州那边的事情,但是在多尔衮看来,义州城现在应该仍是他们的地盘。
到了此处,至少能稍作休整。
然而,他还是大大低估了明军的战斗力和速度。
因为此时此刻,义州城早就被明军占领了!
早在多尔衮的部队出现在义州城二十里外时,大明的哨兵早已发现他们的踪迹,并迅速将消息传回城中。
吴三桂、郑成功和张士泽接到消息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即集结两万骑兵,倾巢而出,直奔多尔衮而来。
郑成功和张士泽历经松锦之战的洗礼,早已褪去青涩,面对多尔衮的大军,不仅毫无惧色,反而热血沸腾,甚至有些兴奋。
远远地,多尔衮看到前方尘土飞扬,起初还以为是自己的援军前来接应,心中稍感安慰。
可随着距离拉近,他猛地意识到不对劲。
因为对面那支骑兵数量实在是太多了,要知道他们最多只是在义州囤了不到五千骑兵,根本不可能有如此大的场面。
而且他们完全是全力冲过来的,压根就没有丝毫的收力,看起来似乎是要冲锋的样子?
紧接着,一杆明晃晃的旗帜突然进入眼帘。
旗帜上鲜明的‘明’字在阳光下格外刺眼,马蹄声如雷鸣般震耳欲聋。
不是
这怎么是明军?
多尔衮顿时大惊失色,脑子瞬间乱成一团。
怎么回事?为什么明军会突然出现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