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上中等级的商铺分别有3560间和5750间,下等商铺,也就是像理发、小吃摊、修理等服务行业以及流动摊贩等小生意更是多得数不清。
这些商铺全部加起来,至少也有一万多家!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个数字有些夸张?但不要忘了,这是基于整个北京城120万人口产生的。
住在京城的百姓,大多数不是靠种地为生,而是靠做小买卖维持生活,所以有这么多商铺也是正常的。
可是话说回来,将近一万间商铺,为什么一年只收上来7万两营业税呢?
原因很简单,那些店铺要么偷税漏税,要么背靠朝中官员免税,要么就是勋贵家自己开的,然后官吏再贪污点,可不就这样了吗?
看来得重新制定一套税收规则了。
紧接着,朱慈烺望向夏德武,语气平和地说道:
“过往之事暂且不提,接下来主要还是想办法改革一下目前的营业税,你对此有何见解?”
夏德武听闻此言,心中不禁一紧,连忙摆手,神色略显慌张地回答:
“太子殿下,税收之事对于朝廷的根基与运转而言至关重要,臣虽曾有过数年从商经历,但关于税收之事,可实在不敢多言!”
夏德武心里十分清楚,税收就是朝廷的命脉,哪里是他一个小小的芝麻官可以评头论足的?
他虽曾在商场闯荡数年,但在官场上只是一个小白,自然不敢轻易开口,唯恐说错些什么,引发严重后果。
而且这方面一旦出错,恐怕他的人头可就保不住了!
他还指望多活几年呢!
朱慈烺见他如此紧张,语气十分温和地说道:
“你不必这般拘谨,放轻松些,本宫只是想听一听你的想法,最终的决策依旧由本宫来定夺。”
“无论对错,都恕你无罪。”
实际上,朱慈烺心中也明白,按常理说,税收改革这种事情应与户部的官员进行商议,毕竟户部本来就是干这个的。
但众所周知,大明目前商税混乱不堪,户部显然脱不了关系。
就如此,朱慈烺哪里还指得上他们?
而夏德武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想必对商人的心思和手段颇为了解,或许能提出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自己改革营业税。
夏德武听了朱慈烺的话,心中终于稍作安定,低头沉思片刻后,这才小心翼翼地询问:
“太子殿下,不知此次您计划将营业税提升至几成?”
朱慈烺略作思考,随后这才回答:
“本宫想将营业税提升至与商税相同,也就是十税二,你认为这样如何?”
明宣宗时期,税收一度高达六税一,相比之下,朱慈烺觉得再提高些也没什么。
毕竟这群商人已经快两百年没好好交过税了,也是时候该给他们放点血了。
夏德武皱了皱眉,思索片刻后接着问:
“那么太子殿下,这十税二的税收,是以货物总价、营业额、还是商铺纯利润为征收依据呢?”
朱慈烺被这一问,短暂地愣了一下,不得不说,他倒是没考虑这么多。
稍作停顿后,朱慈烺这才说道:
“按照纯利润的十二税二进行征收,你觉得如何?”
夏德武苦笑着摇了摇头,语气很是无奈地说:
“太子殿下,请恕臣直言,若按纯利润征收,恐怕此税依旧难以足额收取。”
“因为商人往往会为减少税款而设法做假账、虚报利润,如此一来,朝廷实际能够征收的税款并不会比现在多多少。”
朱慈烺立刻意识到其中的利害关系,按纯利润收税确实容易出现商家做假账的情况,从而影响税收。
短暂的思考之后,朱慈烺突然眼前一亮。
“既然如此,不妨改为按照店铺的进货价征收,收取进货价的十税二作为营业税如何?”
“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商铺,比如一个月进货总价低于十两银子,按照十税一征收。”
“十两银子以上的,则按十税二征收。”
“今后这些店铺进货必须向朝廷报备,随后依据报备的进货数量进行交税。”
“倘若货物未进行报备,便视作偷税漏税,朝廷有权取消其开店资格,并没收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