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兄是留小苏来看着你俩的吧?”宋十一感觉自己发现了真谛!
啊?是这样吗?
苏景和、苏轼分食了一块小点心,“这好像是紫米味的,甜甜糯糯的,很好吃,糖分也没超标,不过……”
“小孩子不能多吃,所以给大人吃。”苏轼很有礼貌地切了一块新的,往苏景和的盘子里装。
苏景和吃完抬头就听到了宋十一的控诉,有些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这么想。
就在隔壁,宋仁宗听完暗卫的传话,和韩琦分析。
“这苏洵,看面相也是个认真严格的人,居然是快乐学习的主儿?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这能用在这里吗?
韩琦下意识想要纠正,但思虑到刚刚才有了“苏舜钦的小肚鸡肠事件”,也不敢“指指点点”。
“才华是很不错的,要是真能克服在考场上不能灵活运用熟悉的知识这个毛病,顺利考过科举也没有问题。”
“前段时间欧阳修和我聊过一个姓苏,从川蜀来的,应当就是他了。”
韩琦也没藏私,把自己知道的也都给宋仁宗说了。
“你应该也见过吧。”宋仁宗了解的远比韩琦更多些,“有才之士进朝堂,理所应当,就是也不知道他这次能不能进。”
“如果改变了他的结果,会不会大宋也能改变?”韩琦说出了宋仁宗的心声。
他们验证过苏景和说得话语的真实性,那时候他们还不知道苏景和说“大宋跪得容易”说“靖康之难”究竟是什么意思。
但他言之凿凿地确信韩琦军事天赋不行,确定苏舜钦会因为贪污被劝退,坚信苏洵这样有才的人过不了科举这一关。
未来能否被改变呢?
“应该可以,现在就已经不同了。”韩琦回忆了一下,“苏景和说现在苏舜钦不应该在奏议院,这点应该就不同了。”
但他依旧认为苏舜钦在奏议院就会有贪污事件,依旧相信以后苏舜钦不当官会去建设沧浪亭。
“会不会,殊途同归。”宋仁宗声音沙哑,“若是靖康之难一定会发生,哪怕年号不起靖康,是否也……”
这甚至在历史上“有迹可循”。
“相传秦始皇时期,有方士说,亡秦者胡。”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王莽篡汉时期,谶纬预言刘秀会颠覆新朝……”
宋仁宗细数着过往种种,甚至在想,让他拥有苏景和这样的神器,提前知道靖康难,是否是上天想要他体会这种努力到头一场空的感觉。
“陛下。”韩琦打断了宋仁宗的忧伤、哀叹,他坚定地看向宋仁宗,试图用目光传输自己的情绪。
“陛下,若是大宋未来会遭遇不测,那我们努力绝对会比放弃有用。”
此时苏景和的心声也相当应景。
【哎,全场除了咱老苏家,也没个厉害人物,吟诗作赋就这么消磨了一天,还得是大宋的日子好过,有钱有闲,为了不打仗对外当孙子,给祖宗们养起来,就等着那些豺狼虎豹来收割咱这头好吃懒做有钱还胆小的猪。我是不是要趁早离远点,有什么理由能带着全家一起出海的呢……】
宋仁宗的脸也是一点点黑了下去。
“努力,绝对努力。”
——
又过了几天。
去年挖掘出来的研究烟花的女研究家陈奕锦,有了新的研究,朝堂上又是新的血雨腥风。
“此等新式火药,威力太大,伤天害理,不能用在战场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