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上最开始那家,我们一共成功了7家,也有一半的成功率了,要是七家每天卖一个杯子,也能有一个杯子的订单。”
几乎算得上是屡屡碰壁,7家里算上自己那家,宋十一也就谈成功了2个,他已经不相信苏景和说得他是商业奇才的话了,现在想法也偏悲观化。
“要是真的只能一天一个,那我们真就要多谈几个了,休息一会儿,再接着跑。”苏景和拍了拍自己的腿,正准备站起身,身前就走来一个人。
“哎?是你!”苏景和一抬眼就看到了这人,“你是王安石的妹妹!你哥呢?怎么没来?”
“我一个人出门的,我哥不在。”妹妹和宋十一也打了招呼,“我在家排行第五,姓王,名唤王文君,读过书,口才不错,你认识我哥知道我哥是什么样的人,我说得过他……”
“等等等等……”宋十一没听明白这小娘子的意思,“你叽里咕噜说什么呢?”
“我刚刚看了你们一路,你们是在找人推你们的竹编保温杯对吧?热水可以在三个时辰后依旧保持温度,至少是能够直接饮用的温水。”王文君站直了身体,自信微笑,“你们两个人的速度太慢了,我可以加入你们,一起推销。”
原来是要帮我们的!
宋十一真的已经跑累了,想要一口答应下来,但他没有这个同意的权利,只好眼巴巴地看着苏景和。
苏景和看着姑娘坚定的双眼,和眼睛里闪烁着的名叫野心的光芒,抬眸一笑。
“没问题,我可以雇佣你,但不是因为你是王安石的妹妹,所以你要证明自己的能力。”
“这没问题。”王文君从宋十一手里拿过一个保温杯,“我可以现在就给你们谈下单子。”
“不着急,先谈好条件。”苏景和说完想了想,转头看向宋十一,“我应该有权利给窑厂招一个技术骨干吧?”
“有吧?”宋十一也茫然,他琢磨着,就算苏景和把窑厂搞翻天,应该也会被原谅吧?
不是听说他打人进开封府,吕相都去给他擦屁股了吗?
听不真实的小道消息,让宋十一对苏景和的身份更加看重。
“哈?你不能做决定吗?”
王文君听完反而是皱眉了,“不需要太好的待遇,正常能让我赚钱就行。”
说完,她也没了刚开始的强势,伸手梳理了一下自己的头发,像是有些羞于启齿,但还是承认了。
“汴京生活实在太贵了,我想赚钱补贴家里。”
“只是招一个人的话很容易的。”宋十一当场就为这样的感天动地赚钱的理由而心软了,他甚至小声凑到苏景和耳边。
“实在不行你把原本招进来的踢掉就行。”
“我想也是,陆运会答应的。”苏景和点头。
宋十一绝倒,“怎么想都是你的权利比他大吧!为什么要他答应啊!”
感觉好像上了贼船。
刚给自己立了一个贫穷的家庭、努力的她这个人设的王文君,突然有些迟疑要不要加入这个小队了。
——当天傍晚——
三人小分队在窑厂门口分别。
“明天记得来这边报道。”苏景和对王文君这个销售鬼才佩服得五体投地,“待遇什么的可以提!”
“我们窑厂真的离不开你,记得来啊,窑厂没钱的话我可以贴!”后半句是宋十一说给苏景和听的。
——又过了半个月——
在各方努力下,“张家窑厂”摇身一变成为了“精品窑厂”。
窑厂门口会固定刷新很好吃的小吃摊子,她们也会出现在大宋的夜市,伴随着美味一起被文名的还有那位女老板的悲惨爱情和自强自立的事业心。
汴京的街头巷尾也突然出现了物美价廉的竹编保温杯,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
与此同时,朝堂肃清官员的动作变得越发干脆利落。
汴京城风声鹤唳,人人自危,生怕下一个要被清算的会是自己。
这场整顿维持了足足半年,知情者闭口不谈背后的缘由。
1037年初,有确凿消息明年科举照旧,大宋才像是又活过来一样。
当然,有人死了。
苏景和躺在家里,反复确认这是真的。
“啊,我以为高考会延迟,居然不延迟……”
“什么高考?”苏洵抽空询问小侄子。
结果被小侄子无情回话,“你快学习!”
“考试应该是要回蜀地,正好把景先还有二宝带来,对了,你不会真打算给二宝叫苏轼吧?”小婶的声音传来。
“苏轼有什么不好!”这是苏洵。
“苏轼?什么?好!”这是想看苏轼幼年版的苏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