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大太太送东西入京,有了这一番打算,怎么只想到我这里有便利,倒有些舍近求远了。
如今神京之人哪个不知,大太太的二闺女,嫁入北静王府为正妃,王府的根底体面可是远胜我们贾家。
大太太将这十几箱体己,收藏在女儿家中,岂不比收藏在别人家中妥当。”
刘宝正家的听了王熙凤这话,心中不免有些苦笑,这种事难道要别人提醒,我们自家还会想不到。
虽二姑娘嫁的十分体面,二姑爷是堂堂北静王,只是但凡能做王爷的,都是满肚子算计的人物。
这位二姑爷表面上谦和有礼,仪表堂堂,看着像个大善人。
骨子里却另一回事,不仅十分爱惜羽毛,且一点风险都不肯沾,是个面和心冷的货色。
大老爷就是看透了二女婿的做派,才会舍近求远找上这位琏二奶奶。
要想将这十三个箱子送进北静王府,只怕比送进贾家都难,还白白让二姑娘落了臊。
而且刘宝正出门之前,甄应嘉特地向她交待此事。
只要不因寄存浮财和水溶起了嫌隙,甄家如真遭了大难,到山穷水尽之际。
凭着二女儿的情分,还能指望北静王府相助一二,毕竟有些要命的人情,用一次便少一次。
这也是甄应嘉分散因果的做法,希望在甄家大厦将倾之际,多给家门留条后路。
……
刘宝正家的能被甄大太太派出做这等大事,自然是个极懂察言观色的精明人物。
她看到方才那俏丫头在王熙凤耳边低语,又神秘兮兮给她看了封书信。
虽刘宝正家的不知究竟,但王熙凤因此变了言辞态度,却是显而易见的。
刘宝正家的心中猜测,必定是贾府里有人传话,暗中否了此事,这位琏二奶奶才一味推脱。
刘宝正家的知道王熙凤虽掌管家务,但荣国府还有辈分更高的贾太夫人,是有足够位份否了此事。
更不用说贾家两府之地,还有那位名动天下的威远伯,他要不愿意应承此事,即贾太夫人出面都没用。
按着常理来说,威远伯可差点做了甄家女婿,原本也该极有渊源情面的。
只是人家的渊源情面在二房,自己离开金陵之前,二房三姑娘还没回金陵,即便找她托人情也不得便利。
眼下这等空口白牙,人家威远伯干嘛要担着风险,卖甄家大房的面子。
况且那位少年威远伯,既然能混得如此风光,自然是个极难应付的人物。
即便刘宝正家的这样的内宅妇人,心中也是十分明白。
威远伯可不像琏二奶奶这样的妇人,拿箱子金银就能轻易撬动,所以王熙凤言辞拒绝,她对贾家也就死了心。
……
王熙凤卡死了话语,便不在这事上废话,只说些金陵旧事,客套几句好话。
就算甄家败落就在眼前,但只要人没死绝,世家之间的礼数体面还是维持。
刘宝正家的婉谢王熙凤留饭,事情都没办成,家里一帮人还在门外喝西北风,她一人吃什么劳什子饭……
等林之孝家的送刘宝正家的出府,王熙凤才微微松了口气。
她想到那箱子珠光宝气,虽觉得有些可惜,但既贾琮反对此事,她也不敢有什么二话。
毕竟如今她在贾家的位份,全部都来自贾琮,比起贾琮这座大靠山,那一小箱珠宝又算得了什么。
王熙凤虽有些爱财,但毕竟是精明干练之人,其中的轻重她还分得清楚。
此事完结,不单是王熙凤松了口气,在场的五儿和平儿,未必不是松了口气。
五儿心中更是思量,如不是甄三姑娘远道送来书信,恰恰赶上刘宝正家的入府。
如不是三爷及时让英莲过来传话,还让二奶奶看了书信,二奶奶会不会接收甄家私财,只怕是很难说的……
王熙凤笑道:“我再没想到的,甄三姑娘对三弟这般用心,为了不让他受到牵连。
竟然千里迢迢派人送信到神京,即便舍弃自家财货,也要保着三弟周全,也算十分难得。
而且她这时辰也掐得极准,她没做成贾家的媳妇儿,倒也真是可惜了。”
其实王熙凤话虽这样说,但心里多少有些庆幸。
得亏大老爷走的凑趣,不然琮老三娶了这么厉害的女人进门,还有她王熙凤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