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不由自主,想将自己一切都交给对方,龄官虽在稚龄,也是这种相似的情怀。
晴雯见龄官被自己刺话,却一点不生气,一双明眸亮晶晶,眼神如慕似喜,不知在想什么。
八成就是被自己说中心事,不然小丫头怎么这等神情。
正在晴雯有些患得患失之际,突然听到贾琮叫她,连忙进了堂屋。
贾琮让她传话到外院,让江流在二门口等候,他有事情吩咐他做。
……
正房之中,芷芍在床上休息片刻,便起身梳洗过。
又红着脸将落红褥单卷了藏好,给床榻铺上新的褥单,微微松了口气,羞于见人的心思,似乎淡了许多。
听到房门被推开,见龄官提着食盒进来。
说道:“芷芍姐姐,三爷让我给你带些早点过来。”
龄官将早点一一摆到桌上,心中却想起,方才和晴雯说的相好话题,俏脸红扑扑的。
她抬头好奇端详芷芍,见她两颊雪润红晕,美眸秋水盈盈,光彩流溢,情不自禁说道:“芷芍姐姐,你今天好漂亮啊。”
芷芍笑着摸了摸她的脸庞,笑道:“等你再长几岁,一定会更漂亮。”
芷芍对贾琮从姑苏带回的龄官,有些异样的偏爱。
小姑娘虽有些倔强,但做事手脚勤快,心思灵巧清澈,长得还好看,还有就是她们都来自姑苏。
甚至芷芍遇到身子不适,还会让龄官代她值夜。
龄官虽对贾琮很依赖,但她毕竟年幼,比晴雯还小几岁,心中男女之念,还没那般强烈。
即便猜到贾琮和芷芍相好,似乎也没有太多介意,芷芍吃着早点,两人还时而说笑。
这时贾琮进了房间,芷芍好奇问道:“三爷,你到上衙的时间,怎么还没出府?”
贾琮笑道:“江流已帮我到翰林院告假,今日暂不去翰林院上衙,在家里清闲半日,陪你说话。”
他虽被嘉昭帝册封翰林侍讲学士,但那只是对他进士及第的敕封。
皇帝可不想他在翰林院过清贵日子,工部火器司才是他的主务。
这点贾琮十分清楚,翰林院士葛宏正也很清楚,所以贾琮偶尔告假,葛宏正根本不会在意。
对应贾琮来说,碍于当下宗法礼教,他给不了芷芍相应名分,对已行过家礼的五儿,也是同样如此。
但迥异于当世的理念和认知,在某些特殊时刻,多一些简单的陪伴,是他觉得需尽力做到,也是能够做到的。
……
大周,翰林院官衙,葛宏正官廨。
翰林院是一等清贵衙门,翰林官员做好诏书文章,埋于文献案牍,多少有些两耳不闻窗外事。
因此,翰林官员极少牵扯朝堂纷争,也很少有翰林官员陷入罪愆之事。
但这些日子翰林院却出了意外,让翰林院主官葛宏正颇为头疼。
本次春闱大比之前,翰林院作为科甲魁首云集之地,有三名官员入选春闱属官。
一名为会试同考官,另两人为会式阅卷官。
七十五名落榜举子联名举告,这三人翰林官员都牵扯其中。
虽然未至落罪下狱,但都因行为失矩,有损翰林清明,被吏部上奏罚以外贬为官。
翰林官员外任为官,本也是寻常之事。
但翰林官员因罪外贬任官,确是极其难堪之事,翰林清名受损,以后仕途上难有作为,翰林院也因此大失颜面。
此刻,官廨之中,除了葛宏正之外,还有翰林院从五品侍读学士李从勉。
李从勉在翰林院任职多年,从七品晋升到从五品,是老资格的翰林官员。
而且,李从勉甚至还算是皇族血脉,他的祖先曾是太祖李天凌的远房族兄。
当年大周建国,李氏族亲鸡犬升天,李从勉的祖先入朝为官,但并不是高官贵勋,只是家世比普通人好些罢了。
从他的祖先那辈算起,其实和太祖嫡传一脉,就要出五服之亲,到了李从勉这辈,更与皇族血脉再无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