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琮脸色阴郁,说道:「老太妃突然召见,又单赐这把如意,应该就是你说的意思。」
五儿说道:「三爷,林姑娘对三爷一贯用心,我们这些三爷身边人都看得出,上次府上传闻三爷赐婚之事,林姑娘便病了数日。
有些事她自己反倒想不明白,我想了说辞让紫鹃说给她听,才稍稍去了林姑娘的心结,如今这事让她知道,必定又会凭空惹出烦恼。」
贾琮听她话语绵软,心思细腻,忍不住握了她的小手:「难得五儿细心,我出门在外,还会帮我看顾家中姊妹,我该怎麽谢你。」
五儿微微脸红:「三爷你出门在外,我帮三爷看着些,也是应该的,有爷这一句话,我做什麽都值……。」
贾琮说道:「当今圣上不喜伯爵府和甄家联姻,此事太上皇必定深知,且心有顾虑,不然今日我入宫拜见,说不定就已下了赐婚诏书。
所以,只要不出现非常之情,赐婚之事就不会成行,眼下倒不用太担心,这如意你帮我收藏好,这事先不要声张,免得多生枝节。」
……
两人正说着话,突然听到外头脚步声纷起,门口倩影闪动,便听到探春俏丽悦耳的声音:「三哥哥可算是回来了!」
五儿有些不舍的从贾琮掌心中抽回了手,拿着那个锦盒进了额里屋,正好遇上准备好热汤的晴雯。
晴雯见五儿脸色红晕,眉眼娇柔似水,心中生出狐疑,又见五儿手中的锦盒,方才贾琮回来时一直拿在手上。
她突然便想到什麽,酸溜溜说道:「你没事脸红什麽,看你的样子,定是又被三爷摸了手,瞧你晕乎乎的傻样,哼!」
五儿红脸啐道:「你就聪明,整日就和我磨牙,小心三爷哄你解乏。」
晴雯想起当初那个梳拢解乏的话头,脸色一下变得通红。
……
正屋中贾琮见黛玉丶探春丶宝钗等姊妹一起进来。
方才贾琮回府,东府管家便派人去西府向迎春等姊妹报信。
众姊妹便赶了回来,数月没见,各人心中都温和欢欣。
黛玉一双明眸,澄澈清亮,难掩喜色,说道:「这次三哥哥倒是没有哄人,说是两月即回,便是两月即回。」
贾琮笑道:「这次我在金陵正巧遇到张友朋大夫,回京途中和他一起去了扬州,已给姑父诊治过病灶,姑父病情已大有好转。
张大夫回京之后,会配制对症的丸药,姑父用了之后就会无大碍,妹妹这下可以放心。」
黛玉听了不禁欢喜不尽,父亲的病症是她心中最忧惧之事,她自小就丧母,父亲就是她唯一的至亲。
她微笑着对着贾琮正经福了一礼:「劳烦三哥哥一直把这事放在心上,妹妹感激不尽。」
宝钗见贾琮即便南下办差,也挂着黛玉的事情,必定帮她办得妥当才行,待之细致亲厚,异于其他姊妹。
想来以琮兄弟这等品貌人物,那位扬州林御史必定也很看重。
他对自己也算和煦亲近,却并没有面对黛玉时的贴心亲密丶神采灿然,宝钗心中不禁有些黯然。
探春笑道:「我都算过,春闱在即,明年入夏之前,三哥必定都会安生在府上读书。
前几日二姐还和我商量,今年是三哥哥立府第一年,再过两月便是年节,须得过一个大年。」
贾琮笑道:「这次回来,必定很长时间不出门了,三妹妹有什麽章程和好玩物事,尽管都想出来,趁着过年大家好好乐一乐。」
没过一会儿,迎春安置好邢岫烟的住处,带着她来贾琮院子认门,英莲带着龄官逛了园子回来。
院子里愈发花团锦簇,笑言铃音,和煦欢欣。
……
众姊妹说了一会话,便暂时散了,贾琮自入后堂沐浴更衣,又去了西府和贾母丶贾政等长辈见礼。
去时又带了五儿和晴雯,将可卿准备的各式礼物带上。
可卿在贾府呆过一段时间,自然清楚贾府中人大致喜好,且每份都加了签子,不用贾琮操一点心,只要照签子分派就是。
贾母见这孙子突然一反常态,竟变得如此周到细致起来,且送的随手之礼,虽不算贵重,却是十分合意合情,件件用心。
倒是由衷的夸了他几句,如今也是长大了,竟有了这份心思和孝心,可见真是到了立业成家的时候。
可卿帮他给姊妹们准备的礼物,也被他依样画葫芦的分派,自然又收获姊妹们一堆惊喜赞叹。
只觉这个兄弟不仅能文能武,心思细腻之处,一点都不输女儿家。
探春更是不吝美言,大大夸了他一通,让贾琮多少有些心虚。
当初可卿出去帮他购买归置回京的礼物,他还觉得大可不必,白白累她跑一趟。
如今算真正见识到了,背后有个可心能干的女人,是多麽重要的一件事。
只是,王熙凤收到自己那份礼物时,竟然发现都是自己日常惯用的……。
心中不禁狐疑起来,琮老三怎麽知道,我最爱用金陵金凤阁的玫瑰胭脂。
当年未出阁时,她在金陵都是用这家的胭脂,嫁到贾家之后,这习惯依旧没改,以往她都是让人从金陵寄买。
这事除了自己还有平儿,并没和多少人说过,琮老三怎麽会知道,满金陵的店铺偏偏挑了那家来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