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晴雯和贾琮去过金陵,知道金陵的夏天很是闷热,这种上等的软烟罗料子,夏天穿着最是轻巧阴凉。
满府的人都知晴雯的女红针线顶尖,迎春是常给贾琮做衣鞋的,女红针线精细妥帖,却还比不上晴雯的针绣灿烂。
只是半天的时间,晴雯就在右衽上刺绣出清雅秀美的套纹,整件长袍虽没做完,却已有亮人眼目的神采。
上次贾琮去金陵时,带了五儿和晴雯同行,也是在那一次,贾琮救了英莲,找回了芷芍。
金陵对她们每一个来说,都有特殊的意义。
等到贾琮将刚写的字装裱好,又找了一个锦盒装了,打了雨伞便去了迎春院。
……
贾琮刚进迎春院,在正屋外的连廊中,发现绣橘和黛玉的丫鬟雪雁在说话,便知道黛玉也在这里。
进了屋子,果然见迎春和黛玉正在对弈。
黛玉好琴好棋,园中姊妹之中,除了贾琮之外,经常和迎春对弈的便是黛玉。
迎春见他进了,笑道:「琮弟手上拿的什麽东西?」
贾琮笑道:「那位甄三姑娘和二姐求字,我刚写裱好了,改日二姐让人送去。」
黛玉放下棋子,接过贾琮手中锦盒,取出那副字细细欣赏,笑道:「三哥哥的字越发老辣,怎麽就写这麽好了,明儿也给我写个帖子。」
贾琮微笑道:「这有什麽值当的,妹妹想要我写字,多少我都写给你。」
黛玉听了这话,抿嘴微微一笑,重新把那副字收好,放进了锦盒。
迎春说道:「琮弟,过些日子伱就要下金陵,我和老太太说过,到时候接林妹妹和三妹妹到东府住,可以陪陪我呢。」
贾琮说道:「那敢情好,不然我出门了,二姐姐一个人也无聊,我这就让人把两位妹妹的院子清扫,日常用的东西也要归置。」
迎春笑道:「这些事情,哪里能让你们爷们操心,中午我就吩咐下去了。」
三人又说了些闲话,外面的雨一直没停,天色变得有些昏暗,黛玉便要回府,迎春让府上的婆子丫鬟送黛玉回去。
贾琮却说不用麻烦,自己送黛玉回西府就成,又让雪雁打着一盏明瓦的灯笼,在前面照路,自己打伞和黛玉在后面跟着。
迎春走到院门口,看着贾琮和黛玉撑伞同行,在雨幕之中渐渐远去,前头明瓦灯笼的光芒,将两人的身影映在雨水润泽的路面上。
迎春有些会心的微微一笑,便回了院子。
似乎有一种异样的默契,雨中的两个人都放慢了脚步。
黛玉突然说道:「三哥哥,你那日可巧入宫了,不然就能见到那位甄三姑娘了,可是个妙人,生得是极好的,你没见到可惜了。」
贾琮笑道:「人家是外家未出阁的姑娘,怎麽能让我见到了。」
「那可不然,那位甄家太太让老太太叫你来见,你如在家,必定就见到了,你现在名声在外,可是稀罕得很呢。」
贾琮笑道:「果然是生的极好。」
黛玉有些吃味,说道:「这还有假,姊妹们都见了,果然是个极好的,哼,你这次去金陵公干,说不得就见到了,说不定人家稀罕你。
不然她家太太怎麽不见宝玉,单单要见你。」
雨幕中光线昏沉,只有雪雁手中明瓦灯笼,透着莹黄通明的光芒。
贾琮回头看了眼黛玉,闻到一缕醉人的女儿香味儿,见她的脸庞映在灯光中,娇美无暇,肤光莹润,皎皎如月,如真似幻,不可方物。
便逗她道:「除非她生成妹妹这般摸样,不然那里算什麽极好,还不羞死。」
黛玉俏脸一红,心里却有甜意,微嗔道:「三哥哥现在也油嘴滑舌,就知道哄人,我可不听你的鬼话。」
贾琮微笑道:「我说的可是真心话,天底下比妹妹生得还好的,还真是没见过,再加上姊妹从小一起长大的,更找不到第二桩了。」
黛玉妙目流转,回头看了他一眼,微笑道:「虽知道你说好话哄人,不过我爱听,就盼你以后,别忘了今日之言,我就心满意足。」
黛玉又叹道:「我也好些年没见父亲了,要是能跟着三哥哥一起回南就好了,可惜你做的是京官,一时的皇差,总还要返回神京。」
话语中颇有遗憾不平,此时雨幕渐渐变得有些密集,将黛玉后面的话,遮蔽得有些模糊不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