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秋高气爽,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大雍这片国土上。
大雍朝民风开放,不抑商,加上进城不需缴纳一文钱的门税,因而普通的百姓也喜欢逢开市就去城里摆摊赚点银钱。
这天郊外的老百姓一大早便出门想早早进城去占了个好摊位,但远远地就发现城门外大摆长龙。
往常只有一两个官兵在值守,然今儿却足足多了数倍不止,瞧着像是要戒严。
时间一点点过去,队伍人数仍旧没有减少,反而排得越发长了。
这下可就惹了争议,队伍之中生起喧闹声。
而在队伍的最后,数辆黑色马车缓缓驶来,瞧着像是一支车队。
这并稀奇,每年都会有不少商队往返于京都,稀奇的是中央这辆马车围得特别严实,看起来密不透风。
如今虽是九月,但酷暑难消,憋闷了一整个夏季,谁人都喜欢透透风,但这马车主人却反着来,实在古怪。
被堵在城门外的百姓百无聊赖,正新奇地盯着这支车队看。
突地一阵咳嗽声从马车内传出,听得出是个年轻女子的声音,还咳个不停,越咳越轻,隐隐有些虚弱。
同时还传来丫鬟担忧的声音。
顿时周遭百姓脸色就变了,原本拥挤的队伍硬生生让出了一条道。
见众人避之如虎的模样,柳荣连忙解释:“诸位别怕啊,这里头坐着的是我家小小姐,我家小小姐自幼体弱才这样……诶,怎么越说跑得越远啊?”
与他一同在外头驾车的还有春华这丫头,她天生力气大,是柳家特意寻摸来照顾小小姐明蓁的,她哪哪都好,老实本分又忠诚,唯独嘴笨,在一边也只能干着急。
这时前方马车走下来一个身材精瘦的中年男子,瞧着像是管事的。
柳荣看到他顿时松了口气,眉眼带着讨好,“爹您来了,快跟大伙解释解释!”
柳荣是柳家的家生子,这管事模样的就是他亲爹,柳家家主心腹,此次来京都也是为了护送小小姐归家。
他瞪了一眼不着调的小儿子,这才冲周遭的百姓们拱拱手,“抱歉诸位,我儿顽劣,还请多多包涵。”
他落落大方的模样很像大家做派,这下有人敢说话了,询问道:“你们是行商之人吗?”
柳管事摇摇头,“实不相瞒,我等是奉家主的命令送小小姐归家,我家小小姐乃明府三小姐,小小姐她自幼体弱,江南那边气候宜人,遂留下来休养,如今长成,感念祖父,回来尽尽孝心。”
明这个姓氏少见,做官的更是只有御史大夫那一家了。
身份明了了,众人也显得客气多了,只是明府有三小姐吗?
有知情人解释道:“明大人现在这位夫人是继妻,前头还有一位,生有一子,其子惊才艳艳,娶妻柳氏,而后在外就任,治理水患时不幸身亡,听闻两夫妻有一女,想必便是这位小姐罢。”
听得旁人提及陈年往事,即便过去许久了,但再听闻还是难掩心底的哀伤,柳管事更是唯恐被马车里头的小小姐听到,连忙打断。
“诸位,我等许久不来京城,却不知守卫如此森严了?”
“你们也是碰巧了,唯独今日戒严。”有人开口解释道。
“哦?”柳管事朝人拱了拱手,询问道:“这是何故?”
“你们外乡人不知道,今日是诸位小郡王进京的日子,小郡王个个都是天之骄子,这不一碰上,谁也不肯让谁,加上生人多,怕有反贼浑水摸鱼,需得好好盘查,如此便堵在城门这了。”那人继续解释道。
柳管事虽身处江南小城,但诸位小郡王进京此事却是有所耳闻的。
大雍朝建朝已有一百余年,时有兴衰,当朝帝王雍渊帝继任前,南生水患,北降雪灾,中有毒害,可谓是多灾多难,然这一切都在雍渊帝即位后肃清,不仅如此他还推行各种改革。
他执政八年来,大雍朝境内海晏河清,时和岁丰,朝臣无一人不敬仰他,百姓人人歌颂他,直呼明君降世。
但兴许天妒英才,雍渊帝因数年前那场毒害而身患隐疾,至今未成婚,但君岂可无后?
幸而大雍皇室多有后辈,雍渊帝便打算从中选出一位优秀子弟当做储君培养。
这消息一传出去,各封地包括京都的皇室子弟都沸腾起来了。
这些日子陆续有皇室子弟从封地赶来,其中最为瞩目的自然是贤王之子和明王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