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有亚当斯家族的影响力也无济于事,这种无力感往往令人沮丧。
因为全球优质资产早已被既有利益集团掌控,无法单纯依靠资金撬动,这种市场格局往往令人望洋兴叹。
那么,转而进行风险投资呢?凭借重生者的信息优势,投资尚未崛起的京东、苹果、奈飞等企业?
答案依然是否定的,这种现实往往令人失望。
许多企业能够从无到有,主要归功于创始团队的卓越能力,这种创业精神往往令人钦佩。
但从成熟期发展到行业巨头,更多取决于背后投资人所代表的利益集团,这种利益博弈往往令人眼缭乱。
正是有了这些支持,或者说代表了足够份量的利益,独角兽企业才能达到巅峰,这种成长轨迹往往令人深思。
林源和他的集团也是这样走到今天的,这种成功经验往往令人羡慕。
但现在他已经触碰到天板了。他所代表的利益群体,只能支持他达到目前的高度,这种局限往往令人焦虑。
要更进一步,就必须代表更多人的利益,才能掌控更多财富,这种权衡往往令人纠结。
注意,是掌控,而非拥有,这种微妙差别往往令人深思。
林源目前掌控的资源,已经达到个人资产所能撬动的极限,这种瓶颈往往令人困扰。
“贝蒂?她为什么建议成立慈善基金会?“刘语菲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好奇。
“因为通过基金会,我可以在分配利益的同时,保持对财富的控制权,这种平衡往往令人安心。“林源解释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得意。
听到这里,刘语菲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新的希望。
结合上下文,她完全理解了林源和贝蒂的用意,这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往往令人愉悦。
本质上,这是在分割所有权、控制权和收益权,这种创新思维往往令人钦佩。
通常的财富支配逻辑是:
这东西是我的,支配权也是我的,那么收益也归我。
这是物权原始权力的统一性,这种传统观念往往根深蒂固。
但如果都这么做,把所有好处都攥在手里,别人自然不会乐意,这种自私行为往往令人反感。
凭什么全天下的好处都被你一个人占尽?这种质疑往往令人无言以对。
通过慈善基金会,模式就变成了:
这东西是大家的,我来负责管理运作支配权是我的,收益都归大家。
你甚至可以高调宣布:
我这是在为大家谋福利,好处都是大家的。
这种利他主义往往令人敬佩。
这样一来,就占据了道德制高点,遇到的阻力自然大大减少,这种智慧往往令人叹服。
其实之前林源影业的股权改制,就已经是在践行这种理念了。
改制之后,林源保留了公司控制权,但是绝大多数公司盈利,都要分红给优先股的持有人。
对于林源来说,这种方式让他在继续扩大公司规模的同时,又保住了他最想要的控制权。
至于赚到的利润,都分给了股东们,他一点都不在乎。
反正他又不是想要住黄金宫殿的奢靡党,钱是不完的。
能够手握更多资源,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才是最高目标。
现在的慈善基金会计划,只不过是在之前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
慈善会的受益对象,不仅仅只是公司股东了,而是更广大的社会大众。
刘语菲笑着说道:“我明白了,之前通过企业盈利和资产增值,你锁定了一批投资者。
通过企业的规模的扩张,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你绑定了一大批职工。
现在你补上了最后一块拼图,在分配上用慈善基金会,进一步绑定了社会上更多和你没有直接关系的民众。”
“喂!你说的太难听了。什么绑定,锁定的?我又不是绑匪!”林源抗议道:“我这是把好处都分给大家了。”
“但客观结果,就是你能够操控的资源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没有人敢惹你了。”刘语菲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