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其他类型>重生动作巨星:从好莱坞开始> 第642章 颠覆行业的契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42章 颠覆行业的契机?(1 / 4)

“请允许我,代表弗吉尼亚号全体官兵,再次表达对林源的敬意。”

说完,路易斯中校再次转向林源,郑重的行军礼。

“哗啦哗啦!”

发布会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台下的记者们全体从椅子上站起来,疯狂的鼓掌,每个人都在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英雄由衷的敬意。

人类对于英雄的崇敬,是超脱种族,跨越文化的。

林源在这次意外事故中的表现,绝对当得上“英雄”二字。

这全场雷动的掌声致敬,他当得起,也理所当然。

林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倒不是因为现场的掌声,而是他很高兴看到自己的目的达到了。

今天这场记者会,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给意外事故“定性”。

只有抢先做出了有利的“定性”,他的敌人才没有办法借题发挥,这对于林源自己,以及路易斯中校,金中将这些伙伴,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林源选择的方法,就是不要讲道理,用故事引导情绪。

路易斯中校没有一本正经的分析本次事故的原因,去论证航线的选择怎么正确,遭遇“海中断崖”是怎么不可避免,更没有去论证“海中断崖”时下坠的速度有多危险,弗吉尼亚号的官兵表现有没有失误。

从技术的角度上来看,这些问题当然是至关重要的,可要是真的去论证这些问题,那就相当于是自找不快。

你想要证明自己一点都没有犯错,是很困难,甚至几乎不可能的。

没有人能够经得起放大镜下的挑错。

不要讲道理,用故事引导情绪。

路易斯中校在叙述中,跳过了上述所有的技术问题,把讲述重点集中在事故发生后,有多么的危险,大家又面临着怎样的两难选择。

这一下就让所有的听诉者代入了。

大家都设身处地的思考,陷入了两难之中。

这时候,再讲述林源是怎么挺身而出的,立刻就像是一枚重磅炸弹一般,直接击碎了所有人的心防。

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林源的勇气和无畏所带来的那份震撼。

而林源用银针刺穿自己鼓膜的画面暴光时,更是让人为之动容,为林源的英雄壮举盖上了极为悲壮的色彩,彻底打开了每个人的泪腺。

用这种方式叙述本次意外事故,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听诉者一致认为:

事故本身不重要了,事故应对过程中的英雄壮举,才是关键。

林源用他的行为,征服了每一个听众。

那么本次意外事故,就是人性光辉的体现,是英雄的史诗。

将来是绝不可能被翻盘的,要是有人敢跳出来质疑,甚至想要追责林源和路易斯中校,估计会被世界各地的民众喷成渣渣。

大众对于英雄的狂热喜爱,是没有理性,不讲道理的。

此刻林源脸上的笑容,是因为本次记者会的目的完美实现了。

再多引导一下,甚至可能坏事变好事。

毕竟弗吉尼亚号经历的“海中断崖”是不可抗力,遇到并不是艇上官兵的错。

这种灾难从未有过潜艇安全逃生,可弗吉尼亚号做到了。

弗吉尼亚号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不值得表彰吗?

林源相信,只要大力宣传一番,路易斯中校很有可能成为军队中的明星,获得晋升嘉奖。

今天的记者发布会现场这么多媒体,此刻的热情又是如此高昂,稍微引导一下,媒体报道必然就会对他们大为有利。

台下的记者们情太高了,掌声足足持续了近两分钟,才逐渐慢慢消退。

路易斯中校说道:“接下来,是关于本次事故的答记者问。欢迎各位媒体提问。”

听到路易斯中校的话,现场的记者们立刻全都举起了手,渴望的望着他。

“第一个问题,就请《纽约时报的记者来提问吧。”路易斯中校点名道。

听到路易斯中校的点名,《纽约时报的记者站了起来,神情意气风发。

没被点中的记者,则颇为失望,但又很快理顺了心态:

《纽约时报是林源的老朋友了,一直以来对于林源都相当支持,第一个提问交给《纽约时报也在情理之中。

“我想请问一下,林源先生现在的身体怎么样了?面对深海出舱这么危险的举动,林源先生当时究竟是怎么想的?”

听到问题,路易斯中校愣了一下。

因为《纽约时报记者提出的,是两个问题,是不是有点太贪心了?

正常情况下,每个记者被点名后只能提一个问题,否则都丢出一连串问题,那就没法往下推进了。

路易斯中校扭头望向林源,林源点头表示没有问题。

这名《纽约时报的记者虽然提出了两个问题,但也在情理之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