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没有换气孔,那就撞碎冰层,自己弄个冰窟窿呗。
凭借着巨大的体重和力量,弓头鲸甚至可以撞开60厘米厚的冰层,凭借着一己之力创造出一个换气点。
而独角鲸群跟在弓头鲸身后,就可以共享换气点,避免被憋死的风险。
可以说,独角鲸群就是弓头鲸的最大迷弟,非常喜欢跟在弓头鲸屁股后面游。
而弓头鲸也挺喜欢这群跟班,据生物学家的观察,独角鲸群会在发现磷虾群之后,主动带着弓头鲸前往掠食点。
这两种动物,完美的体现了什么叫互帮互惠。
可是此刻,这只弓头鲸和独角鲸群同时表达出了焦虑,究竟是为了什么?
氧气!
突然这个念头闪过了林源的脑海,他扭头望向孟涛。
孟涛对着他点点头,指了指头顶,显然也是同样的想法。
没错,弓头鲸确实可以撞开冰层,制造一个换气点。
可是当冰层太厚,超过1米时,弓头鲸也无法做到开洞了。
在这种情况下,弓头鲸就可能会面临缺氧窒息的风险。
这次弗吉尼亚号选择的n—17号航线,最大的特点就是水面冰块极厚,显然超出了弓头鲸能够开孔的能力范畴。
正常情况下,弓头鲸和独角鲸群是不应该出现在这样的海域。
可能是因为迷失了方向?
又或者是为了捕猎忘记了禁忌。
不管怎么说,弓头鲸和独角鲸群误入了这片水域。
它们此刻正在为找不到换气点,而即将憋死而焦虑。
想到这一点,林源想要帮帮这群动物。
他带着孟涛和三名潜艇水兵快速的靠近弗吉尼亚号,打开外部舱门进入到逃生舱内。
逃生舱的水位开始下降,头顶上传来了路易斯中校的声音:“林源,你们没事吧?”
逃生舱内,有通讯系统,可以直接和指挥室内的路易斯中校通话。
“没什么大事,遇到了独角鲸群出了点小意外。”林源说道。
“独角鲸群?”路易斯中校看不到艇外发生的事。
“还有一只座头鲸,似乎它们要因为缺氧被憋死了。我想请你帮帮它们。”林源说道。
“帮?如果真的能帮忙我是愿意的,可是要怎么帮?”路易斯中校诧异的问道。
“弗吉尼亚号上的导弹,是可以打穿上方的冰盖吧?”林源问道。
听到林源的体温,路易斯中校愣了一下。
但是他很快就意识到,这确实可行。
首先潜艇在水下航行时,必须考虑遭遇意外时,具备紧急上浮的能力,哪怕正上方的海面是冰层,也要有应对方法。
因此核潜艇是具备不俗破冰能力的,比如说弗吉尼亚号是可以破除2米左右厚的冰层,而俄亥俄级这样的大家伙,甚至可以破开3米厚的冰层。
这都归功于核潜艇外壳采用了钛合金等各种坚硬金属,也只有核潜艇这样昂贵的兵器,可以不计成本的这么干。
但哪怕核潜艇具有破冰能力,但绝大多数时候不会这么干。
因为在水下的潜艇,并不知道顶上的冰层到底有多厚。
万一超过设计极限,甚至就是一座巨大的冰山呢?
要是径直撞上了铁板,使得潜艇外壳破损进水,最终导致潜艇沉默,那可就太冤屈了。
因此,具有垂发单元的潜艇,会采用另一种手段破冰,那就是发射导弹。
众所周知,潜艇并不是只具备向前方发射鱼雷这一种攻击手段。
大多数现代的先进潜艇,在艇身中部都配置有垂发单元,可以垂直向水面发射巡航导弹和反舰导弹,而战略核潜艇甚至还能发射洲际弹道导弹。
有了这样的手段,那么潜艇需要紧急上浮时,最好的破冰手段就是先垂直向上方发射一颗巡航导弹。
巡航导弹的力量,足够打穿厚厚的冰层,为潜艇上浮开好口子。
最早这么干的,自然是简单粗暴有效原则的践行者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