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其他类型>重生动作巨星:从好莱坞开始> 第617章 敲定近乎不可能的拍摄方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17章 敲定近乎不可能的拍摄方案(3 / 4)

毕竟林源要搭乘着鱼雷,直扑俄亥俄级核潜艇而去,然后在鱼雷从俄亥俄级旁划过时,跳下鱼雷扒住大黑鱼,然后潜入内部。

印度三个扒火车,他这是扒战略核潜艇了。

同样是扒交通工具,但是因为对象的不同,逼格简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只是这么做,就对于鱼雷的运动轨迹要求极高:

不能距离俄亥俄级潜艇太远,否则拍出来的效果太差。也不能距离太近,否则万一打中了,后果是绝对无法承担的。

必须有着百分百的把握,不能有一丝的侥幸。

对于林源和孟涛的这个担忧,路易斯中校说道:“我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那是因为你们不清楚鱼雷的制导方式。”

“不是声音制导和尾流制导吗?这两种方式,都不能确保万无一失吧?”孟涛问道。

听到孟涛的疑问,路易斯中校有些意外,他没想到孟涛了解的这么多。

所谓的声音制导,就是鱼雷会根据自身携带的声呐等设备,搜索敌方潜艇发出的声响,自动导向目标所在位置。

而尾流制导,是利用敌舰航行时产生的尾流,进行精准的追踪。

当然,这两种方式也可以混合在一起使用,从而进一步增加准确性。

但问题在于,这场戏拍摄过程中所需要的“精准”,并不是“精准”的打中目标。

而是“精准”的从目标身旁擦过,绝对不能命中目标。

这可就相当难了,比打中目标还要更难。

路易斯中校解释道:“我们发射鱼雷时,距离俄亥俄级潜艇不会太远,因此可以选择光纤制导。”

“光纤制导?”孟涛表示没听过。

“嗯,鱼雷后端拖着一根长长的光纤导线,连接发射鱼雷的潜艇设备,从而可以实现极为精准的远程遥控。”路易斯中校说道。

还有这种操作?

孟涛的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

一发鱼雷从弗吉尼亚号的发射筒中射出,鱼雷在前进过程中,不断放出光纤导线,朝着目标直射而去。

在远程遥控下,鱼雷的运动轨迹相当灵活多变,划出优美的曲线。

而鱼雷之后的光纤导线,也越拖越长。

然后伴随着“嘣!”的一声。

光纤导线达到了极限,绷紧的导线在拉扯之下,像是拉到极限的橡皮筋一样崩断。

鱼雷也在崩断那一刻,偏离了方向,胡乱向周边疾射而去……

孟涛问道:“真不用担心光纤导线的长度问题吗?”

“完全不用担心,光纤导线的最大长度可以达到57公里。”路易斯中校说道。

“57公里……”孟涛觉得自己今天真是开眼界了。

在这之前,他完全无法想象,竟然可以往鱼雷之中塞几十公里长的光纤导线,用于实现精准的远程遥控制导。

这个距离足够长了,至于超过57公里的目标,那就不要使用这种光纤制导鱼雷,而是使用其它制导方式的鱼雷就好了。

至此,孟涛的三个担忧,路易斯中校都给出了详细的解答。

这也就意味着,孟涛可以根据建议,重新制定出一份可行的拍摄计划。

此时,之前一直没怎么说话的林源举手了:“我有一个要求。”

“什么要求?林先生您请说。”路易斯中校问道。

“我想稍微调整一下离开潜艇的方式,我不想从逃生通道离开,而是从鱼雷发射筒离开。”林源说道。

听到这个要求,路易斯中校愣了一下,问道:“林先生,鱼雷发射筒出舱很危险,哪怕对于我们这些天天在水下执行任务的潜艇官兵来说,都是能避免就尽量避免的事。

你一定坚持要这么做吗?”

林源点点头:“我知道比起逃生通道离开,鱼雷发射筒肯定会艰难很多倍。但是我必须这么做,因为观众喜欢看。”

这点几乎不会有任何的疑问,逃生通道毕竟太宽敞了,给人的感觉一点都不危险,那么也就失去了那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在刚才路易斯中校的讲解过程中,他拉开鱼雷发射筒舱盖的那一刻,林源就已经下定了决心:

他要从鱼雷发射筒出舱。

这么狭窄逼仄的通道,让人一看就喘不过气来,压迫感简直拉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