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剧中酒店的桌子,椅子,坛坛罐罐不碎一地,就没有那种激烈对决下的破坏感了。
林源这段戏同样也如此,不破坏点周边环境物件,效果肯定是差很多,丛林中最合适破坏的物件就是树木。
要是树木再大一些,达到一人抱的程度,森蚺也难以破坏了。
可要是树木太小,又显得很儿戏。
眼前这种碗口粗细的树对于和森蚺对决刚刚好,到时候再让伊斯特伍德导演,临时在树下布置一些灌木以及碎石堆。
森蚺在捕猎时,除了直接伸头用嘴巴咬之外,还希望用长长的蛇尾直接扫猎物的脚,这样也可以起到反倒猎物的效果。
想想森蚺那车轮般大小的粗壮尾巴扫来,碗口大小的树木应声断裂倒下,砸在地上满地烟尘。
与此同时灌木丛的叶片,在蛇尾的抽打下,像天女散一般飞的满天都是。
碎石子也在巨大的力量面前,向各个方向疾射而出。
这样立刻就能拍出满满的力量感效果,让观众直观的感受到,森蚺的力量到底有多么恐怖。
确定了拍摄地点后,林源看到伊斯特伍德导演还在拿着摄像机拍摄。
导演要考虑的东西更多,他要通盘的考虑哪儿合适设置摄像机位,才能拍出最好的镜头效果。
这种和猛兽搏斗的戏,需要尽可能的减少拍摄人员在场,但又要增加安全人员的配置。
设置好导轨,遥控摄像机在轨道上滑动拍摄,明显是更好的选择。
看到伊斯特伍德导演还在忙,林源突然灵感一闪,他脱了鞋下到溪水中。
这儿距离恒河的入海口不远,在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国,斯里兰卡这片区域,盛产的大青蟹以肥美闻名。
土坎巴村的这片原始林区,河道与恒河相连,青蟹逆流而上,在这儿似乎并不少。
很快,林源就从溪流的石洞中,掏出一只足足有一斤重的青蟹。
面对这个张牙舞爪的家伙,林源熟练的用路边的树藤把它捆绑了起来。
霉霉和gakki酱都很喜欢吃螃蟹,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土坎巴村,能吃到当地盛产的青蟹,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很快林源就捕捉到了十多只青蟹,效率之高简直匪夷所思。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神经反应速度远超常人,敏捷的动作让他捕捉螃蟹时无往不利,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此处人迹罕至,根本没人在这儿捉螃蟹,使得青蟹数量很多。
一溜串的螃蟹被林源拴在一起,足足有十二三斤左右。
此时,伊斯特伍德导演终于完成了场地记录工作,他向林源走来。
望着林源手上丰厚的“战利品”,伊斯特伍德导演笑着说道:“秋季的螃蟹最美味,现在正是吃蟹的季节。分我两只?我拿村长给我的烤野猪肉和你换。”
林源递上四只螃蟹道:“喜欢吃你就拿走,说什么换不换的。”
之前在伊斯特伍德导演家谈合作的时候,两人的交流还是更多的公对公。
随着拍摄工作开始,才一天的时间两人已经变得更加熟络,现在越来越像朋友了。
两人的年龄相差了50多岁,能够成为朋友,更多还是来自于互相欣赏,互相认可的基础。
伊斯特伍德导演笑着接过青蟹,放进自己的背包网兜之中。
“那我就谢谢啦。这么点时间,你就收获如此丰富,看来这片密林中可以开发的美味还真不少。”伊斯特伍德导演说道。
“是的,我们要在土坎巴村拍摄一个月的时间。靠山吃山,让大家在这儿吃好,工作才会有激情。”林源答道。
“昨天我和村长沟通过了,附近的山上有非常多的美味。野生菌子就不说了,野猪肉就不多说了,这儿的山麂肉相当美味,我向村长订购了几只,我们一定要尝尝当地的黄椒烤山麂。”伊斯特伍德导演说道。
山麂,又被称为黄鹿,是一种主要生活在亚热带丘陵地带的鹿科动物。
在2000年前后,中国国内的山麂还不是保护动物,那时很多县城的农贸市场门口,都有农民在售卖自己抓来的山麂。
因为山麂相当的活跃,为了防止山麂逃跑,农民们会选择敲断山麂的前后腿骨。
对于很多生活在南方丘陵区域的小孩来说,菜市场鲜血淋漓的断腿山麂,也算是童年阴影之一了,让他们感受到了人类之于动物的残暴一面。
可是当煮熟的山麂进入他们的肚子时,又会大呼真相,些许同情心立刻被抛到脑后。
随着山麂的数量不断减少,在06年前后,国内就已经禁止售卖,后来甚至成为了二级保护动物,这种童年野味也就成为了很多人的回忆。
但此时在印度,吃点山麂完全没有问题,林源相信很多剧组成员,仅仅看在山麂的份上,都愿意在这儿多拍几天戏。
山麂肉的味道非常鲜美,中国古代人认为鱼羊为鲜,可见对于羊肉鲜美程度的推崇。
但羊肉有一个大问题,就是有膻味,有一些人不适应这种膻味,而山麂肉的口感,就像是没有膻味的羊肉。
带皮山麂肉,和山麂肉排,是全身最精华的部分,想想就让林源食指大动。
发掘当地的美味是很重要的事情,甚至能决定《丛林恶霸这部电影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