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公司债的利率比较高,发债规模也很难做到比较大,所以我建议用股权质押,向银行贷款的方式。”
股权质押?
电话中的贝蒂开始解释:“借债的主体是林源影业,也就是银行的放款对象是公司。你以股权质押的方式,为这笔贷款提供担保。这样就能获得很大一笔融资。”
听到贝蒂的解释,林源大致明白了贝蒂的思路。
此时,正是林源影业的股价高点,如果在此时进行股权质押,当然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
在进行股权质押时,股价当然是要打一个折扣,《证券法的规定是不得超过75%,如果规模太大,还有可能进一步打折。
比如说林源拿出10亿美元的股票作为担保,银行是不可能给他贷款10亿美元的。
因为股价是实时波动的,万一股价一波下跌,就会出现抵押物价值不够的情况,这样会给银行的贷款带来巨大的风险。
因此,《证券法规定上限不得超过75%,也就是最多只能贷款到7.5亿美元。
这25%的差额,就是安全缓冲垫。
如果银行认为贷款的金额太大,25%的缓冲垫都不够,就会进一步下调贷款比例。
林源认为如果进行大规模的借贷,能拿到50%的金额都很不错了。
“你认为我这一波贷款,多少金额合适?”林源问道。
“拉满。”贝蒂直接回答道。
“拉满?”林源感到真是疯狂。
此时的林源影业股价为28美元,等到正式走完银行的放贷流程时,可能股价已经突破30美元了。
但就算是按照28美元计算,林源手中的股票总价值也达到了1568亿美元,按照50%的额度放款,那就是784亿美元。
林源立刻产生了三个疑问:
第一,法律允许他把所有的股权都质押出去吗?
第二,据他所知世界上最大一笔的股权质押金额,也就是40亿美元左右。这意味着单一银行机构,肯定是不会接受太多股权质押的,必须要找很多家银行,能够搞定那么多银行来实现这一金额吗?
第三,就算能融资这么多金额,有必要吗?这样拼命上杠杆的行为,会不会太疯狂了?
林源立刻把自己的三个疑虑,反馈给贝蒂。
在一旁参与电话会议的gakki酱和霉霉都听傻眼了。
在电话会议开始后,两女都处在完全插不上嘴的状况中。
在林源和贝蒂的交流中,每一句话的信息量都是爆炸的。
贝蒂作为专业人士,自然不奇怪,可林源竟然也懂的这么多?
虽然他无法站在贝蒂的高度看问题,但贝蒂抛来的每一个问题,林源都能立刻理解消化,并且给出相对应的反馈。
这就相当的厉害了,她们都知道几年前,林源还是个对于资本领域基础为零的纯小白,没想到短短时间中,就成长到这种程度。
gakki酱和霉霉在感叹林源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自己也要加强金融领域和法律领域的知识学习。
不求成为一个专家,但至少也要追上林源的脚步。
面对林源的疑惑,贝蒂立刻给出了答案:
“第一个问题,当然是允许的。事实上,很多上市公司在财务暴雷之前,实际控制人手中的股权都是超过80%,甚至达到100%都进行股权质押了。”
“唯一要考虑的,就是单一的出资方,是不会接受太多的股权的,所以要多找许多家银行,拆开借钱。这其实就是你说的第二个问题。”
林源点点头表示明白:
你找一家机构借100亿美元,人家肯定不敢借你那么多。无论你的财务指标有多好,个人信誉有多高,都不可能借你那么多。
银行也是有自己的风控规则的,不可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笼子里。
如果你找10家银行,每家都借10亿美元,那就好操作多了。
但问题在于,现在的贝蒂建议林源,拉满融资额度,那可是将近800亿美元的融资啊,真能找到那么多出借方吗?
如同贝蒂所说,很多上市企业倒闭时,老板的股权都已经全部质押出去了,但人家是好几年的时间中,分批质押出去的。
像林源现在这样,突然拿出全部的股权进行质押,真的不会引起担忧,而导致没人接手吗?
“我担心一次性根本质押不出去那么多金额。”林源说道。
“你放心,我敢给你提这个建议,那就一定没问题。至少我们摩根财团一家,就能承担100亿美元的金额,杜邦财团和波士顿财团那儿,各自再搞定50亿美元也不是难事。
总之,你相信我这根本不是问题。还是那句话,你之所以担心,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有多抢手。
区区八百亿美元,北美地区的投资机构都不够分,我还要考虑分给日本和韩国那儿的银行一些。”贝蒂豪迈的说道。
区区八百亿美元……
这么一看来,那位说小目标还真不是凡尔赛,在顶级资本的面前,一两亿真的不算钱。
贝蒂继续说道:“你的最后一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有必要。因为当下可能是未来几年内,林源影业股价的最高点了。不趁着股价最高位的时候做融资,那要等什么时候?
按照你们华人的话,这叫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了。此时真是千载难逢的天赐良机,绝对不能错过。
在这个阶段储备足够的资金,你才能从容面对未来的任何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