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的身价低于林源,是因为他在微软的控股占比不高,但不影响他支配微软这辆巨无霸战车,能够撬动的资源总量远远高于林源。
而林源的身价高,主要是因为林源影业的大部分股权,都在他个人名下,但因为要保持公司实控权,哪怕将来股票解禁以后,他也不合适卖股票变现。
这一切都说明了,身价是一个很虚的东西。
身价高,不代表你现金多,可能只是镜花水月。
身价今天高,可能明天一场暴跌,就让你大幅度缩水。
事实上,微软公司在2000年时,市值就已经超过4500亿美元了,那时比尔.盖茨的身价就一度超越1000亿美元。
可是随着美国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微软的市值缩水到了3000亿美元不到,而比尔.盖茨的身价也同步缩水下来。
因此,基于股价而形成的身价,只是数字游戏,纸面富贵。
像国内煤老板那种,别看纸面上钱不如新贵们多,但论掏真金白银,人家是真的有钱。
不过话说回来,纸面财富也是财富,至少说出去名头吓人。
林源已经可以预测到,明天各大新闻媒体的头条报道,一定是关于他荣登世界首富的消息。
而这种财富神话,必然会催生出更多想要来纳斯达克上市的想法。
可以预见接下去一段时间,上市狂潮即将来临的火爆了。
名利动人心,但林源知道自己此刻是走在一根摇摇欲坠的钢丝绳上。
林源影业1491亿美元的市值,年利润只有21亿美元,这可就是71倍的PE。
71倍的PE,意味着投资者71年才能回本,折算年回报率1.4%,比存银行还低。
而且就算回报率这么低,林源影业还必须保持接下去71年,每年都有21亿美元的利润,这有多难?
风险又有多高?
因此,现在的林源影业,处在全面的泡沫之中。
他都不敢想象,假设股价真的如贝蒂所说的那样,一度达到30美元,那泡沫该有多大?
林源可不想自己的公司股价,将来在全面泡沫化之后,炸的粉碎,连带着让无数投资者亏的血本无归。
虽然资本市场上愿赌服输,但要是在林源的公司上亏了钱,肯定还是会影响他的受欢迎程度。
因此,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方面要发布风险预警,适度管理投资者的预期,不要无脑的跟风买入。
但这一点肯定还不够,因为资本市场最大的教训就是,大家永远都不理性,喜欢抱团炒高股价,玩击鼓传花看谁是最后一个倒霉蛋。
林源又不是神,还真没办法阻止这种事的发生。
但至少林源把坏话说前头,真亏钱了,大家也怪不到他头上,类似于后来移动互联网时代,公众人物说话做事,必须先叠甲,说免责声明。
另一方面,就是林源必须拿更高的公司业绩,来消化高估值。
现在是年利润21亿美元,71倍PE。但要是明年能达到31亿美元,甚至40亿美元利润呢?
那PE不就立刻降下来了吗?
可问题在于,全球电影市场究竟有多大?能支撑的起他这么大的业绩增长目标吗?
你总不能说想要通过卖自行车,每年销售额1000亿美元吧?
全世界的市场都给你,都做不到这个销售额。
毕竟市场容积是有上限的。
但林源却并不是特别担心,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他有信心能够继续高速增长。
如果他的电影是追随者,那么再优秀也只能在现今的存量电影市场中,做零和博弈,那么上限自然是被锁死了。
可他的电影不是,一直以来林源的电影都是开拓者,一次次的打破电影记录,也突破了各个市场的上限。
无论是在北美,在欧洲,在日本,韩国,乃至电影市场刚刚要腾飞的国内。
林源的电影就是有那种神奇的号召力,能够让那些从来不进电影院付费观看的人,第一次走进影院,为他的电影买单。
因为他的电影存在,开拓了更多的观影人群,培养了大量付费看电影的用户,所以他是真正让后来者可以获利的开拓者。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奥斯卡组委会才会在今年把两个大奖都颁发给他。
因为林源是那个做大蛋糕,让所有影视行业从业者都能多吃一口的“恩人”,多给他一点荣誉,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资本市场,也正是看中了林源的这一点,给出了超高的市值。
林源影业是否能继续维持这样的市值,下一步就要看业绩表现了。
“已经闭市了。走吧,林首富。”贝蒂笑着说道。
“树大招风啊,我们中国人讲究闷声发大财。这么一搞,以后我想低调都做不到了。”林源感叹道。
22岁的世界首富,这绝对是令人轰动的新闻。
再加上林源的事迹足够传奇,一路崛起也是大家看在眼中的,以这件事写出的新闻报道,一定会在全世界引起广泛的讨论。
这种超级风光的事,对于林源来说,自然是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