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逃兵吗?
怎么可能。
一支由孟涛亲自率领的100人骑兵,人人披挂着山文锁子甲,手持4米多长的马槊,向着东北方向疾驰而去。
这是一支标准的突骑兵,骑兵披挂锁子甲,而马匹不披挂马铠,减轻负重以保持更高的机动力。
孟涛的作战任务,是在林源带领具装骑兵正面冲击敌阵后,从敌人的右翼突击敌人,狠狠的打上一记右勾拳。
而另一支100人的骑兵,则以披挂皮甲为主,是标准的轻骑兵。
这支部队将以最高的速度,机动到敌人的后方。
在最关键的时刻杀出,狠狠的背刺敌军。
虽然轻骑兵的防护能力最低,冲阵能力也最弱,但是最高的机动力,使得这支部队可以快速绕到敌人后方,在关键的时刻起到彻底扰乱敌人的作用。
随着两支骑兵部队的离开,山坡上仅剩下200人,显得更加势单力薄。
但是林源毫不畏惧,他举起手道:“开!”
只见他身后的200名具装重骑战士,同时拉开了手中的劲弓,呈仰角状指向天空。
不需要林源多言,前排的骑士自觉的抬起20度仰角,中间的呈30度仰角,后排则是40度仰角。
很显然,这是一支作战经验极其丰富的部队。
他们懂得直觉的根据站位,调整射箭的抛射角度,避免所有的箭矢都设在相同的区域,造成单位区域内杀伤溢出,从而浪费宝贵的输出窗口期。
而处在山坡上居高临下的有利位置,也会增加己方的射程和箭矢威力,利用先手优势,可以有效的打乱地方阵型,为正面冲击创造更好的战机。
随着突厥骑兵的距离越来越近,林源判断已经进入了射击范围。
他立刻下达指令道:“放!”
“嘣!”*200
两百多张弓仿佛是同一个人操纵一般,同时射出,发出同步率极高的弓弦声。
200多支箭,构成了一片黑压压的箭雨,覆盖到冲锋的突厥骑兵头上。
此时的后突厥,早已不是当初强大的东西突厥,这些突厥战士们别说金属铠甲,连皮质甲的披甲率都不足10%。
面对着携带者巨大动能,从天而降的箭矢,他们也只能选择用肉体硬扛,指望自己不是那个倒霉蛋。
“噗!”
“噗!”
“噗!”
一阵箭矢穿透肉体的声音传来,令人感到牙齿酸软,不寒而栗。
至少有百匹战马和突厥骑士中箭。
中箭的突厥战士从马上摔下,头昏脑涨时还顾不上多想,就被后方友军奔驰而来的战马重重的践踏在身上,被踩成一滩肉泥。
中箭的战马,哀鸣着猛的向前翻倒,挡住了后来骑兵的前进道路,撞在一起使得局部乱成一团。
林源冷眼望着眼前这惨烈的一幕,继续下达指令:
“放!”
第二波箭雨从天而降,再次收割走上百条人命。
唐军配备的劲弓射程高于后突厥战士,又凭借着地形优势,获得了两轮的优先射箭机会。
此时,山坡上的唐军,也进入了突厥军队的弓箭射程之内。
3000多名突厥战士,一边骑马冲锋,一边弯弓射箭。
随着密集连成一片,如同雷鸣般的弓弦震动声,突厥军队也发起了箭雨反击。
如果说刚才唐军射出的箭矢,是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
那么此时突厥军队的反击,就像是夏季最狂暴的雷阵雨。
密密麻麻的箭雨,如同倾盘大雨一般,倾斜在唐军头上。
林源和唐军将士们低下头,降低无防护的面部暴露风险。
“叮叮当当!”
密集的一震金属敲击声,在唐军军阵中响起。
林源感觉到有像是有人在用棍子用力的捅自己一般,他至少感受到了七八下强力的撞击。
但是也就仅仅只是感受到那股撞击力,却伤不到他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