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其他类型>七0风月季外传> 第六章 机械臂与保温桶 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章 机械臂与保温桶 1(1 / 1)

一、机械臂与保温桶智能丝绸产业园的玻璃幕墙映着南充的冬阳,欧阳梦莹凝视着分拣车间的机械臂,沉醉其中。

金属臂爪在荧光灯下闪烁着寒芒,以0.1毫米的精准度夹起蚕茧,雪白的茧壳在真空吸盘中缓缓旋转,宛如被凝固的月色。

忽然间,消毒水的气味里渗进一丝熟悉的辛辣,是顺庆米粉特有的糊辣壳香。

欧阳梦莹回头,见钱程端着保温桶走来,微笑道:“南充的冬天,少了这碗米粉可不行。”机械臂依旧精准运作,而那丝糊辣壳香,仿佛为冷硬的科技注入了人间温情。

她接过碗,热气蒸腾,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仿佛在这冰冷的机械间,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钱程轻声笑道:“这机械臂虽冷,却织就了丝路的繁华。”

“梦莹姐。”赵一歌的中式棉袄带着桑木炭的暖意,怀里的保温桶还冒着热气,

“前街老周叔今早杀的黄牛肉,我多加了勺酸豆角。”他手掌紧贴桶壁,留下温热痕迹,虎口茧痕深刻,记录着智能蚕房温控调试的辛勤岁月。

欧阳梦莹接过保温桶,热气缭绕间,黄牛肉香与酸豆角爽交织缠绵,恍若南充冬日暖阳,温柔包裹心间。

赵一歌眼中闪过一丝自豪,继续道:“这牛肉汤,正是咱们南充的味道,简单却温暖,就像咱们这丝绸,虽细却坚韧。南充丝绸,作为蚕丝织物的代表,自古以来便以其轻软的质地、绮丽的色彩和精湛的织染技艺闻名,它不仅承载着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蚕丝原料资源、加工能力、技术力量和名特产品四大传统优势的体现。每一口汤,都像丝线般串联起我们的心。欧阳梦莹微笑着点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望着那机械臂,仿佛看到了无数丝线在指尖舞动,织就出一片片绚烂的丝绸。这份温暖与坚守,如同基石般坚实,支撑着他们共同的梦想之塔。灯光下,每个人的身影都显得格外坚定,仿佛在这冰冷的机械间,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力量。梦莹掀开保温桶,油辣子的香气裹着酸笋味扑面而来,瓷勺边缘凝着一层薄油,正是十七岁那年赵一歌每天绕路三公里送来的模样。米粉在汤里舒展,像极了当年嘉陵江边浣洗的丝绸样布。她忽然看见桶底沉着一片完整的桑椹干,是他特意从老家桑园晒的:“你总说米粉汤要像丝绸般顺滑,我记得加桑椹能提鲜。”桑椹干在汤中泛起微甜,欧阳梦莹眼眶微湿,轻舀一勺,米粉如丝滑入喉,缠绕舌尖,细腻绵长。

赵一歌的细心,如织网般细腻,融入汤中,温暖了她整个寒冬。机械臂依旧忙碌,而此刻,她心中却满是那份无言的关怀与默契。

桑椹干的甜与米粉的滑,交织成记忆中的味道,仿佛将岁月的温情浓缩,欧阳梦莹嘴角微扬,眼眸中映出赵一歌那憨厚的笑容。

机械臂的嗡鸣突然变调,某只茧壳因沾着极细的桑毛被识别为

“瑕疵品”。梦莹看着赵一歌蹲下身捡起那枚茧,指尖轻轻拂去绒毛:“老辈人说,带桑毛的茧才是好丝,就像咱们手上的茧子。”他抬头时,睫毛上落着车间的细雪,让梦莹想起十六岁那年,他在缫丝厂替她顶班,手指被蚕蛹汁液泡得发白却笑着说

“不疼”。赵一歌轻抚茧壳,眼中映出当年灯光下的坚韧。梦莹心中一动,那茧壳仿佛成了他们青春的见证,带着岁月的痕迹,却更显珍贵。

她轻声说:“这茧,就像我们的梦,虽经风霜,却愈发坚韧。”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在心,机械臂的嗡鸣声仿佛也在为这份坚守而共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