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林这段时间,更是在百姓之中有了“曾青天”的美称……
从江南来的士子,也找到了他们的领袖。
短短十天时间。
尚书第学子,士子,官员的投的干谒诗如同雪纸片一般迅速将老爹书房中的案头落满。
干谒诗,又叫干谒文。
这类诗目的很明确,是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含蓄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
以前老爹在江南做总督的时候也收到过。
但数量明显不多,而且投诗的也都是一些没有官身,甚至没有什么才干的普通学子。
但,这几天。
明显不一般。
不光寒门子弟,就连一些祖上有过辉煌,当今大族的学子都有。
甚至不乏一些在朝中担任重要官职的官员。
不过,曾仕林却是只挑选一些江南子弟,还有曾家老家凤郡的子弟来培养。
眼下,朝中户部尚书的职位出现空缺。
而很自然,娄英启这个在朝中屹立了许多年的侍郎,也终于媳妇熬成了婆。
他在几个官员的举荐之下,顺利的成为了新的户部尚书。
但也并不是没有付出代价。
户部那些个随着任为之一起落马的官员,也被阉党,李党插入了自己的人手。
不过老爹也早有准备,户部一共是八个官员职位的空缺。
两个被阉党占据,三个被李党见缝插针。
还剩下三个。
给长公主留了一个。
老爹安插了一个江南水督书院出身的官员。
也属于自己的铁杆。娄英启安插了一个。
不过这跟曾安民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尚书第。
曾安民自己的院子之中。
他一个人躺在摇椅之上,目光之中透着一抹凝重。
他的面前放着张密信。
这些密信是长公主差人送来的。
里面全是熹妃的信息。
从熹妃被宁国公府举荐为选秀的秀女开始。
一直到熹妃凭借国公府的权势从秀女,一路升至贵妃。
被建宏帝封为贵妃之后,她又刚好怀上龙子。
一时之间,她在后宫的权柄极为盛大。
皇帝的宠爱都快要写在了脸上。
随后熹贵妃便开始膨胀,开始与当今的皇后在后宫之中明争暗斗。
只是,姜还是老的辣。
当年的皇后还只是皇贵妃。
建宏帝也并没有立后的意思。
但皇后也是出身大族,再加上当今皇后的智力上明显比熹妃高那么一丝。
一番争斗之后,熹妃被皇后抓住了关于“心怀不轨”的证据。
直接把熹妃给干到法安寺当尼姑去了。
这个事件之中,比较巧的是当年熹妃与皇后一前一后怀上龙胎。
看到这里的时候,曾安民面上便是会心一笑。
长公主给自己的情报是这样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