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薇转头望向窗外,喃喃道:“你这个女人真不可理喻!说话嘛,嫌我啰嗦,不说话嘛,又说我是个哑巴!”说完默默无语。
殷源源忍不住又问道:“生气啦?逗你玩的呢。”
戚薇转回头,笑道:“谁生气啦?我才不会生气呢!”
接着两人又在车上辩论起来,都是芝麻小事。
这就是戚薇和殷源源的日常。
一个中午,他们在一个小镇的路口停车歇脚。
车刚停定,只见一个小男孩跑了近来问道:“老爷爷,这是兵部派来的马车吗?”
顾大同蹲下说道:“不是。小哥哥,我们的马车是从阳州过来的。”
小男孩颇为失望似的,说道:“哦,打扰啦!”
顾大同第一眼就喜欢上这个小男孩,问道:“小哥哥,你是在等兵部的马车吗?”
小男孩回答:“是的。”
顾大同又问道:“小哥哥,你知道兵部在哪里?离这里有多远吗?”
小男孩说道:“我娘早就告诉我啦!兵部在京都,离这里很远很远的。”
顾大同说道:“这么远,兵部的马车是不会来这里的。”
小男孩突然瞪大了一对大眼睛,对顾大同说道:“您胡说!我娘说我爹爹一定会来这里接我和娘进京的!”
顾大同问道:“你爹爹是在兵部当官吗?”
小男孩说道:“是的。”
顾大同又问道:“你爹爹叫什么名字?”
小男孩用研判的眼神看着顾大同,说道:“老爷爷,您是在问我爹爹的大名吗?我娘说了爹爹的大名是不能随便告诉陌生人的。”
“哦?”
小男孩向前走了一步,说道:“老爷爷,我看您是个好人,告诉您吧,我爹爹叫顾玉生,是兵部侍郎。”
“兵部侍郎?顾玉生?”顾大同不禁重复地说了一遍。他突然想起,几年前他的小儿子顾玉生曾给他写过一封含含糊糊的书信,书信中说他与吕相爷的千金关系密切,信中还说了“榜下促婿”等一大堆废语。
顾大同年轻时曾是皇宫侍卫,吕丞相那时候是翰林院修撰。顾大同不但认识吕丞相,还知道他的老家就在大埔州土城镇。
顾大同不由自主地睁大眼睛,把小男孩从头到脚地细细地打量了一遍。小男孩长得脸庞清秀,珠圆玉润,明眸皓齿,是个漂亮小男孩。看着眼前的小男孩,顾大同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了另一个小男孩的身影。那个小男孩小时候的模样顾大同记得非常清楚,尤其是大饥荒时小男孩那句凄凉的话──“阿爸,我也饿!”──让顾大同刻骨铭心一辈子。
顾大同再次瞄了小男孩一眼,喃喃自语道:“他长得很像他小时候啊!”他惊喜之余,不禁怦然心动。他慢慢地站了起来,向小男孩走去。他想抱一抱小男孩。
“吕玉玉,回家吃午饭啦!”一个温柔细腻的少妇走了过来,向小男孩喊道。
小男孩迅速转身,迎了上去,说道:“娘,这位老爷爷打听爹爹的大名。”
“哦?”
顾大同表情尴尬,笑道:“小娘子,真不好意思!我等是从阳州过来要到大埔兵营去的过客,刚才看到这小哥哥聪明可爱,不禁同他多说了几句话,冒犯啦!”
吕倩倩看了一眼顾大同,又环顾了惠儿、戚薇和殷源源,然后摆着手说道:“大叔,没关系的!我家小孩子不懂事,耽误了您们赶路的宝贵时间啦!真抱歉!”说完,拉着小男孩的小手,说道:“小玉玉,快给爷爷奶奶们施礼说再见!”
小玉玉转身面向顾大同等人,摆着小手说道:“爷爷奶奶们再见!”
顾大同心有不舍也摆着手说道:“小哥哥再见!”
殷源源走了过来,对顾大同说道:“顾师兄你还记得你家老二小时候的模样吗?小时候,他长得和这个小男孩一摸一样呢……”
顾大同蓦然领悟,连忙喊道:“小娘子,请留步……”
吕倩倩回过头问道:“大叔,还有事吗?”
顾大同局道:“敢问小娘子,这个镇子是叫土城镇吗?”
吕倩倩答道:“是的。”
顾大同走近一步说道:“大叔有一位故人曾经是朝廷首辅,听说他最近告老还乡回归故里土城镇居住,不知道小娘子听说过他是否?”
吕倩倩问道:“那位首辅贵姓?”
顾大同答道:“上下两个口的吕。”
吕倩倩说道:“他是我家父。”
顾大同激动万分,说道:“如此说来,小娘子便是吕丞相的千金吕倩倩啦?”
吕倩倩问道:“大叔怎么知道我的闺名呀?”
顾大同笑道:“我便是兵部侍郎顾玉生的父亲顾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