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其他类型>盐侠> 第四十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章(1 / 4)

大埔州土城。

光阴似箭,吕丞相一家人搬回大埔州土城的老家居住已经五年了。

那日清晨,天边初露曙光,吕丞相便如往常一般早早起床,站在简陋的农院中,望着门前的那片田野和远处渐渐明亮的山峦,似乎在想什么,又似乎什么都不想。今天是他五十岁的寿辰,到了不惑之年。五十年的岁月,他感觉如同一部厚重的书,每一页都记载着自己走过的路程。尤其是里面镌刻的南汉劳苦大众遭受屈辱和苦难的那一页,每当他想起来就撕心裂肺。

“外公,外婆说可以吃寿面啦!”是外孙小玉玉的声音。

小玉玉今年六岁了,长得聪明伶俐。尤其是那双眼睛长得大大的,很美。周姨娘说,这双眼睛和顾玉生那双眼睛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吕丞相低头看着小外孙,笑着问道:“真的可以吃了吗?”

“外婆已经给您盛了一大碗啦!”小玉玉嘴角里挂着天真无邪的微笑。

吕丞相蹲了下去,一把抱起小玉玉,说道:“走喽,咱们吃寿面去喽。”

按照当地的习俗,男子五十岁是不可以做生日的。民间的说法是五十岁时一般人的父母都健在,如果五十岁给自己过寿,上面有更老的父母在,就意味着自己不孝顺。俗话说:“爷在不留须,母在不过寿。”双亲都健在,自己岁数再大也是个孩子。

吕丞相的双亲早就去世,但他一直不给自己过寿。如今在大埔州土城老家不做生日,而在京都时也从不做过生日。只是这一日是母亲的“难日”,为了对母亲的养育之恩的缅怀和感恩,吕丞相总是令家人煮了一大盆寿面,全家人一起吃。这全家人包括主子和仆人。

吕丞相刚坐在圆桌旁,周姨娘便端着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走了过来,说道:“相爷,按照惯例,今年您的生日照往年一样,煮一盆寿面大家一起吃。这碗面条是我的一点心意,您就趁热吃吧!”说着把碗放在吕丞相面前。

吕丞相看着自己温柔可人的如夫人,拿起筷子轻轻地尝了一口面,甜甜的。他发现,碗里还有两只剥好的土鸡蛋。他转头一看,只见周姨娘也正用闪烁的眼睛看着自己,眼神里满满是爱。

吕丞相有点激动,一手抓住周姨娘的一只手说道:“此生有你,是我吕某人的最大福分!”

周姨娘第一次听到吕丞相说这句话,也激动得一塌糊涂,擦着眼泪说道:“相爷啊,贱妾好幸福哦!贱妾希望今后每天都能听到您说这句话哦!”

小玉玉已经吃完了自己的那小碗面条,站在旁边而用两只小眼睛溜溜地看着外公。

吕倩倩看见,便向他问道:“小玉玉,你吃饱了不出去玩,站在这里干嘛呀?”

小玉玉说道:“娘,您看,外公为老不尊!他不快点吃寿面却老是抓着外婆的手,真不害臊!”一句话说的满屋里的人都笑了起来,有人竟然被面条噎了。

吃过面条之后,周姨娘拉着小玉玉到村口凉亭旁散步去了。而吕丞相和吕倩倩都走进了书房。他俩现在几乎每天都在书房渡过。

吕丞相的书房静谧而充满着书香。书房里所有书都是从京都的丞相府搬回来的。

走进书房便看见,在房间的中央,一张宽大的书桌占据了显眼的位置,桌上整齐地摆放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这四宝件件都是吕丞相的珍爱。在四壁之上,挂满了吕丞相自己写的字。吕丞相是个书法家。他的书法苍劲有力。他的字看起来肉嘟嘟的,但可不是真的胖,而是有一种厚重感!吕丞相的书法就像他的情感和他的为人──豁达,包容万物。而吕倩倩最近正在专心地临摹父亲的字。

书架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各式各样的书籍,从经史子集到兵法农桑,从天文地理到医药卜筮,应有尽有,宛如一座知识的宝库。还有一本特殊书──《武武遗书》也藏在书房的密柜里,是顾玉生手中的那本的副本。由于吕倩倩没有密柜的钥匙,她看不到。如果她能看到,按照她的性格,一定会恳求父亲把自己的名字也添入《武武遗书》的副本里的。

回大埔州的头三年,吕倩倩什么书都看,从书架上拿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她曾对一部古典名著走火入魔,看了之后除了伤心落泪之外还写了很多篇评点。吕丞相看了女儿写的评点,惊愕地说道:“吾儿眼界已超前人脂斋了。”

最近两年,吕倩倩迷上了农桑书。并且她竟然学以致用。她令家人在家门口前开垦了一块地,种桑养蚕。最近,吕丞相书架上的那本《禾谱》又被吕倩倩发现,她一边看书一边让家人在家门前新开垦的水田里种上了水稻。

日落西山了,吕丞相和吕倩倩父女才从书房里走了出来。真的成了一对书痴了。

晚饭已经摆在饭桌上,吕丞相、周姨娘、吕倩倩和小玉玉等四人都围坐在饭桌旁共享晚餐。

小玉玉停止了嚼嚼,对吕倩倩说道:“娘,今天一整天都没有马车经过村口,看来爹爹是真把咱们忘记啦!”

吕倩倩对小玉玉说道:“小玉玉,你爹爹是不会把咱们忘记的!他说过一定派车来这里接咱们进京的;也许还在路上呢!你明天和外婆继续到村口的凉亭上等候。明天他准到!”

小玉玉高兴地说道:“好!玉玉听娘的!”

吕丞相对吕倩倩说道:“倩儿,不能老是这样骗孩子哦!”

吕倩倩说道:“爹,倩儿没有骗!倩儿感觉最近他要来!”

戚家盐店的老板戚薇似乎是一个年纪越大越离不开老婆的人。现在连出门坐车也要和老婆坐在一起。

戚薇年轻时可不是这样。他为了盐店里的生意去组织货源,经常出远门,且一出门就是几个月半年之久,把殷源源和孩子们留在家里不闻不问。而自从有了顾大叔盐场的食盐源源供应之后,盐店的货源保证,戚薇也就用不着到外地去奔波了。

这些年,他很少出远门。

戚薇和殷源源同坐在后面的那辆马车上。久不出门,他心里有点兴奋,不时地朝窗口看着外面的风景。可走了几个月,他后悔跟着来了。

在车上,他无话找话,向殷源源问道:“夫人,假如……我是说假如……假如朝廷不是把归沐那丫头充发到大埔兵营,而是其他的什么兵营,咱们不是白跑一趟吗?”

殷源源说道:“没白跑!咱们继续找,直到找到她为止。”

戚薇继续问道:“假知咱们到达大埔兵营之后得到准确消息,归沐那丫头被充发到京都之北,咱们还去不去呢?”

殷源源说道:“当然去啦!俗话说得好,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咱们不把归沐那丫头赎回是决不罢休的!”

戚薇说道:“可京都之北太遥迢啦!”

殷源源问道:“你想打退掌鼓啦?可以啊!你现在可以调头回阳城呀?马车夫停车,让戚老板下车。”

“马车夫,不能停车!”戚薇对前面的马车夫喊道。他转头瞪着身边的殷源源,“你这个女人真是的,谁打退堂鼓啦?”

殷源源白了他一眼:“那你少啰嗦!静静坐车。”

戚薇素来怕老婆,乖乖地坐在车里,像个老男孩。

殷源源眉梢含笑,满意地点点头。过了一会儿她却打趣道:“怎么又成了哑巴啦?是不是想念家里的侍妾青儿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