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小规划(2 / 2)

默认他这便是答应了戒酒,姚如意才端起另一盘肉:“阿爷你先吃着吧,我把这个趁热给程嫂嫂家送去,多亏她前日温言开解我,否则我都鼓不起勇气去买鸡子儿,也没法这么快振作起来。”

姚启钊脸上沾着米粒,茫然地问:“程嫂嫂是谁?”

不过一转头的功夫,他已忘了方才为何生气,所以也不生气了。

“巷子里的邻居啊,开裁缝铺的。”

姚启钊努力控制筷子让它不要抖动,另一只手把脸上的米粒捻下来吃掉,想半天想不起来:“不认得。”

姚如意就知道,便不和他说了,等会这肉该凉了。

于是嘱咐道你好好吃饭,别乱跑,便抱着盘子,用脚把自家门勾得掩上,快步往程家走。

一出门,便见隔壁俞家的院门正敞着,俞家夫妻俩也坐在院里喝粥呢,见她出来,身材圆润的俞婶子和头顶肩头停了好几只鸟的俞守正,齐转头望来。

连鸟也转头了,数双乌豆似的眼珠盯着她手中的肉碟。

姚如意吓了一跳,在脑中飞快搜索得知隔壁住得是谁,便停下来匆匆施礼,小声问候:“俞……俞婶子好,俞叔好。”

又赶忙走了。

她的身影一从俞家门口消失,俞守正便忍不住耸着鼻子,嗅了嗅门前飘过的香:“这肉香味还真是姚家飘过来的!真奇了,姚家爷俩竟会烧菜了?”

“先前不是在沈记吃过吗?炸肉也不难做。”俞婶子虽这么说,但也暗暗咽了咽口水,又与丈夫低声道:“对了,程寡妇还说这如意卤的鸡子儿好呢!想来她只是不爱说话,并不是傻子,学了几样菜也不奇怪。”

“话是这么说……”俞守正下意识喝了口自家的粥,却觉着没滋味儿得很,甚至有些难以下咽。奇怪,平日里老婆子整治的饭食虽也难吃,但捏着鼻子吃完也就好了,今日怎觉着格外难吃?

俞婶子也不想喝粥了,放下碗,心里想着程寡妇说的话,有些意动:不如明日她也去买两枚来试试?

**

姚如意给程娘子送肉,借着道谢,主要是想和她打听打听有没有什么好陶匠、好木匠——书里她记得有个和女主合作的木匠杨老汉手艺了得又便宜,但这两日姚如意买鸡蛋时打金梁桥上过,那“杨记木器”已是三间铺面的大字号,工钱怕是水涨船高。

还是另寻一家吧。

除了打货柜之外,她还想找个陶匠,再烧个双炉眼的陶泥炉子。想后世的煤炉子那样高,圆筒形,上面再做支脚架子,上面的陶烤盘便能做成替换的。再烧几个带细长凹槽的淀粉肠烤盘、圆凹模的鸡蛋汉堡烤盘、烤冷面饼铛和九宫格方形深陶锅备用。

以前外婆出门进货,她便一人看着小卖部,店里卖烤肠、关东煮、鸡蛋汉堡、烤冷面这些小吃那都是基本的。

她可会烤了。

且她家的淀粉肠,不是外面拿的肠,是外婆亲手做的。最早外婆也跟人拿货,却叫人坑了,那些黑心工厂生产的淀粉肠吃得她狂拉肚子进医院挂了三日的针,幸好当时还没往外卖。

但亏了不少钱。

从此之后,外婆宁愿自己做。

歪打正着,她家小卖部的小吃慢慢出了名,甚至不少校外的人都会想法子进来买。

外婆做的淀粉肠,那是用真鸡肉做,不用套肠衣,拿鸡脯肉用绞肉机搅成肉糜,兑进搅得匀称的淀粉浆里,加上大蒜粉、肉蔻、糖盐酱油等调料按比例再搅打一次,肉浆就调好了。

淀粉肠的关键调料就是肉蔻。只要加了这个,就能调出后世火腿肠、午餐肉那种喷香的味道。但可惜的是,肉蔻原产印尼,唐宋时虽已通过海贸传入,但它的地位与胡椒不相上下,堪比金银,姚如意买不起。

她打算用本地肉桂代替。肉桂的香味会比肉蔻更张扬热烈,但同样丰富温暖,虽然不能完全复制肉豆蔻粉的味道,闻起来还是有些相似的。

至于肉肠的形状,肉和淀粉的比例只要掌握得好,煎出来的肠就不会散。把浓稠稠的鸡肉淀粉浆浇入模中,竹签往将凝未凝的肉糜里一戳,翻面煎得金黄,刷上秘制酱料,那香气真能飘半条街……

做起来还快,有模具能同时做七根,做法还简单。

所以模具炉子便分外重要。

短短一路,她已想了很多,端着新炸的脆皮五花肉站到程家门前时,心里主意也已安定。她清了清嗓子叩响门环。心里正默念说辞,却听得门后隐约传来木屐趿拉声,门开的瞬间,便伴随着一句冷冷地抱怨:“林大你怎才来……”

声音戛然而止。

她一愣,对方也一愣。

门缝里探出来半张白净的脸庞,湿发披散的挺拔少年,显然是刚沐浴好,发尖滴下的水正顺着锁骨滑进衣襟。他身上仅着素棉布中衣,外罩松垮的青靛直缀长衫,半敞,襟带便斜斜地垂在腰间,长衫衣摆之下,赤足踩着木屐。

他一见是姚如意,面皮涨红,急得“砰”地又把门关上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