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如意倒不觉着做买卖丢人,人都要饿死了,还讲究什么文人风骨?再不想法子,这五百多贯的债要还到猴年马月?横竖这些年姚家爷孙俩的脊梁骨都快被唾沫星子淹了,也不怕再多些茶余饭后的谈资。
尤其是,如今医疗受限,姚爷爷这病得慢慢养,恐怕没那么快好,按照那刘主簿的话,姚爷爷只怕是当不成官了,索性扯开脸面做生意。
何况,这茶叶蛋不过是开锣戏。
姚如意回头望望自家那斑驳的乌木门,就在她身后的围墙上本就有个四方形的大窗洞,这窗里正好就是姚家堆杂物的小库房。
她今早打扫卫生时还打开了窗子看过,当时便在心里盘算好了:把这两间房拾掇出来,再把墙洞凿得更大、更敞亮些,摆上货架支起窗板,不就是个现成的小卖部窗口吗?
到时窗子下的台阶上,再订做两个窄边的木柜,就架在窗沿下头,还能堆些时令瓜果来卖。不过收鲜果蔬菜得有门路,得收到好的又得便宜,而且这东西坏得快,没有稳定客流之前可不着急卖。
等开了铺子,院门也得常敞开,这样客人往来也容易。她才不怕什么外男往来就是私通的名声呢!若是为了这个便瞧不起她的人,那也不是什么好人。
哎呀小卖部影儿都还没呢,徐徐图之…徐徐图之……她越想越入神。
——
国子监内。
钟声刚敲,原本蹲守在甲舍、乙舍台阶上闲话的书童、奴仆便个个一跃而起,赶忙进去伺候自家主人,不一会儿,便前呼后拥地引着不少鲜衣着锦的少年郎出来了。
国子监与辟雍书院分舍的方式不同,辟雍书院才成立十来年,因广纳平民良家子入学,是以入学试放榜名额按名次分甲乙丙丁各学斋,每月还举行月考,末位淘汰,以才学居上。
而成立已有七十余年的国子监便显得腐朽多了,国子监因限定了唯有七品官员以上族中子弟方能入学国子监,便一直以出身高低分学舍,权贵高官子弟方能分到甲舍读书。
故而也只有甲乙学舍门口才会成日聚集着不少豪奴。
钟声敲过许久,耿灏才神色郁郁地从甲舍门迈出来。
他身后不仅跟着数名杂役,还跟着俩个自小伴着长大、伶俐亲近的小厮,其中一个背着书箱棋盘的叫耿牛,另一背着弓箭鞠球的叫耿马。这两人似乎还是双生子,生得胖瘦高矮一模一样,连脸上痦子都是一人一个,一左一右。
“大郎,车已经套好了,今儿还是不回家吗?”左脸有痦子的耿牛扬起脸,盱着小主子那张十分不快的脸,小心翼翼地发问,“奴今儿可还要叫耿羊往舅爷家赶?”
耿灏身材高大,脸也臭,一双三白眼本来就凶,这下更凶了。他一边走一边冷冷道:“不回,也不去舅舅家。”
“那…那去哪儿啊?”右脸有痦子的耿马心中警铃大作,忐忑地问。
“去郑州玩几日,不上学了。”
耿牛耿马双双僵住,但看耿灏那副憋着气想杀人的样子,又不敢多劝,只能相互使了个眼色,便赶忙陪笑哄道:“去郑州作甚么?怪冷的这两日,灏哥儿不愿见那女人,要不咱还是去庄子上住吧?”
耿灏脸更黑了,斩钉截铁道:“就去郑州,去云梦山泡温泉!”说完瞥见耿牛耿马的苦瓜脸,又冷哼了一声:“我知道你们想什么,只管回家报信去!你!耿马!你回去跟我爹说,只要那腌臜女人还在家里,我就绝不回家!”
被指着的小厮哭丧着脸道:“大郎,奴是耿牛。”
耿灏一噎,这俩生得太像了,那么多年了,他还是分不清。
他不耐烦地随意一挥手:“不管你们谁,反正把话带到就是了。那邓家的女人必须休了送走,想当我娘?我呸!她也配!这个家有她没我!有我没她!还有她那个生得猪头猪脑的儿子,胆敢再迈进我耿家门一步,我就能把他腿打折!你叫她试试我敢不敢!”
越说越气,说到最后耿灏整张脸通红,胸口都剧烈起伏。
耿牛耿马赶忙掏出个药丸给他吃,又一个顺背一个顺胸口,心里也颇为耿灏难受。
耿灏是二品大员“三司使”耿忠明唯一的嫡子,大宋的“三司使”总领天下赋税,人称计相,地位显赫。生在这样的人家本是极大的福分,可惜耿灏母亲生下他便去了,他自小便是耿忠明又当爹又当娘地带大,外人都说耿相为爱子不肯续弦。但年初不知怎么回事,正月里拜帖多、宴会多,耿忠明竟在一次宴会上,瞧上了底下胥吏奉上的女人,鬼迷心窍似的,说什么都要娶回家。
关键是这女人,她已三十好几!她还有个与前头丈夫生下的、只比耿灏小两岁的儿子!
耿家家里也不是没有小娘,几个身家清白的良家老妾还给耿灏生了好几个弟妹呢,她们为耿家生儿育女都没有扶正,一个嫁了人生过儿的却要一跃成耿家主母了!这不叫人笑话吗?耿灏想破脑袋也想不通,与耿忠明大吵了好几回,但也没能左右耿忠明的决定,那女人还是吹吹打打地进门了。
洞房当天,耿灏二话不说,擎上俩大海灯,冲上去就把正院房子点了,把亲爹后娘吓得提着裤腰带、跑飞了鞋才狼狈地逃了出来。
之后他便不再回家,直到今日。
耿灏喘着气,好不容易才从满腔愤懑中平静下来,忽然闻到不知是耿牛还是耿马怀里有股香味,眼睛望他胸口一瞥:“你们偷吃什么呢?”
耿马一愣,赶忙从怀里掏出个还热着的茶卤鸡子儿,殷勤捧上:“大郎换衣裳时,奴出去吩咐套车,顺道在后门夹巷里买的。今儿倒新奇,有个模样很俏的小娘子卖鸡子儿,还挺多学子围着买呢!奴闻着香,便也使钱买了几枚,这个是没动过的,灏哥儿要吃么?”
原来是鸡子儿,他最烦吃鸡子儿了,下油锅炒的倒罢了,尤其是这种煮的,他剥开总觉有一股屁味儿,一点也不好吃!耿灏嫌弃地往外一推,拔腿走了:“还以为什么宝贝呢,你自个留着吧!”
耿马委屈地揣回怀里,小声嘀咕着追了上去:“真挺好吃的啊。”
金乌西坠,暮色渐深,滚烫的落日照得国子监里连绵飞翘的屋瓦浮光跃金,连粉白的墙面都映得橙红犹如熔金,廊柱的阴影在墙面上拉出如弓弦般的细线,耿家主仆沿着长廊走过丙字学斋门前,他们斜长的影子打在墙上、窗棂上,如游鱼般在林维明眼前一个个移过。
丙字学斋里,林维明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其他学斋的同窗全走光了。
他忍着腹中的饥饿,把书竖了起来,在书页后无声又哀怨地长叹了一声。
在他面前,他们学斋的经学博士朱炳还陶醉地迈着方步,在前头唾沫横飞、慷慨激昂地带头诵读着《春秋》里的名篇《子产论政宽猛》:“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他约莫三十六七,但瞧着却像有四十好几,生得矮胖矮胖,人裹在月白缎面的长衫里,腰间的腰带又勒得紧紧的,格外像那发酵过头的炊饼,加之他的名字……便在这群促狭学生里头得了个“大饼先生”的诨号。
只见朱炳沉浸在书卷中,一路读得唾沫飞溅,似乎压根没听见方才散学的钟声似的。底下的学子们也都习惯了,满脸麻木——上“大饼先生”的课哪有按时下课的?回回都得拖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