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其他类型>LOL:重生S3,调教全联盟> 第77章 与“SKT T2”的训练赛!(求月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7章 与“SKT T2”的训练赛!(求月票)(1 / 3)

第77章 与“skt t2”的训练赛!求月票

前世江明闲来无聊与几个朋友做过一次数据分析,在将s7之前lpl与lck两个赛区的比赛全看了一遍后,大致整理出了两个赛区的差距所在。

首先就是普通玩家最熟知的系统性运营,即资源转化与节奏控制方面,系统化运营策略中的基础大致分为资源优先级管理、兵线理解以及野区控制三方面。

野区控制上很好理解,应该说lck的打野除了少部分个人carry能力超群的野王外,绝大部分的打野的思路都是在一个模子刻印出来的。

即通过视野封锁敌方野区,压缩对手发育空间,而在不单纯追求击杀的情况下拉开双方的经济差距。

兵线理解差异算是最直观的部分,场上选手利用“慢推”“与快推”之间的来回交替制造出兵线压力,迫使对手在“守线”与“团战”间做被动选择。

典型案例是marins5 skt的上单分推体系,skt喜欢通过精准的兵线计算牵制对手。

所谓向天再借22秒,也正是对兵线理解的一种运用。

选拔赛最后一轮,ng打pe的时候,江明也正是利用了这个战术,不会处理兵线的对手往往会被运营至死。

说到运营至死,其中又尤其以资源优先级管理差距最大,lck教练组对地图资源如小龙、防御塔、野区的优先级有严格公式化判断。

例如,s5到s6时期,lck最常见的就是“放弃第一条小龙换取12座防御塔+野区资源入侵”的交换策略,往往能够兵不血刃地建立经济雪球。

还有就是lck的队伍在明确某项资源不能争夺后,就绝对不会做冒险举动的纪律性,这点是无数lpl队伍所无法做到的。

可以说在这方面lck对lpl存在着长期优势,哪怕是到了s12、s13时期,大多数时候lpl的队伍都会因为在这方面取舍不明的问题导致败下阵来。

以上三点ng的队员们接受程度很不错,这也是自踏入选拔赛以来他们能够连战连胜的基础,毕竟打一帮默契度都还谈不上多好的对手,直接上资源优先级管理与兵线理解,加之团队纪律性与容错率控制根本不在同一个级别,说是大炮打蚊子也差不多。

风险规避、止损能力、信息处理与决策统一性三者是江明在构建眼前这支个人能力算不得拔尖的ng的基础。

当然,两个赛区的差距远不止上述内容,像面对每个赛季、每支战队都需要及时更新的视野布控,战术创新与版本解读,乃至于教练组心理博弈与选手临场调整上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这段时间与lpl早期联赛的队伍接触后,总结下来,江明倒是发现了根源所在。

早期的lpl过于依赖“个人操作”,肌肉联盟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大过团队,以至于选手个人能够说出一支队伍都是我在c的离谱话语,从we到皇族,从edg到rng,选手的明星效应掩盖了体系存在的缺陷。

其次,电竞环境的不规范,以及莽荒时代的野蛮生长遗留下的各种问题,导致lpl教练组普遍没有话语权,别说无条件服从教练组的安排,lpl甚至屡屡出现明星选手干扰bp的情况。

最后就是一个则是必须承认的俱乐部管理模式的落后!

从青训培养,到选手日常管理,再到最关键的实际训练,两个赛区都有着难以磨灭的差距。

你敢相信当lck赛区已经在通过设置“模拟场景训练”如15分钟落后5k经济的翻盘局演练,提升应变能力的时候,lpl赛区还搁那各种强调“对线强度”?

对于上述根源问题,lpl一直到s7之后才意识到关键所在,实际上幸亏国内资本的入驻,这才进一步推动赛区的专业化,并引入韩式电竞的系统性青训、工业化体系管理经验。

不过这一切,在有了外力干预下,故事一定不会再像原轨迹那般前行了。

江明有这个自信。

lck固然仍有国家电竞大环境领先在手,可自己手中掌握着的领先时代的经验,亦能够用在推动赛区进化上。

“还不到时候!”

青年眼光灼灼,平静地注视着此刻的游戏bp界面。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想要改变一个赛区,乃至于推动国内电竞圈的发展,需要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同时自己尚且需要更高的位置才有资格参与其中。

“明哥,明哥。”

庞然的呼唤把江明拉回现实,“咱们一楼拿什么?”

“皇子!”江明对今天的训练内容早有准备,阵容上无需纠结。

如今的skt二队名声不显,但哪怕是小飞同志尚未加入,其他几个位置也完全足以担起陪练的任务。

打野笨鸡暂且不谈,skt队内目前的上下两路可都是一等一的天赋怪。

皇族号称狂小狗的uzi,对自己个人能力何等的自信,然而s3世界赛时在下路对抗中仍旧被猪让加福满多的组合锤进了土里,三场数据碾压,一手阴险的塔下穿兵q直接给这位lpl的天才ad好好上了一课。

先甭管猪让到底是不是因为世界赛上的那一抹傲慢之笑把自己送进了土里,其个人的对线能力绝对是毋庸置疑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