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门前,吴越默默的转头看向司机。
“我地址不是这吧?”
司机观察着吴越的脸色,心说我给你个机会。
但凡能看到一丝心虚,他就要按喇叭、下车、锁门一条龙了。
好在什么都没有,于是继续前进:“不好意思,可能听错了,哪儿来着?”
吴越指了指前方200米的餐馆。
出租车开了一会儿,再次停车。
“152,您给150就进行。”
“空车”牌立起来,吴越等待着发票打印,然后不等司机扯拽,一把撕下。
面无表情道:“我给你个机会,这表调的不错啊,第几代的技术?”
“你!”
“别嚷嚷,想好了再说话,你这副驾驶就贴着标语,举报有奖500元,现在开个能说服我的价吧。”
“我”
几分钟后,翟达抵达时,吴越手上拿着一个奇怪的东西,像是从哪个设备里扯下来的小玩意儿,还连着线头。
“这是啥?”
吴越摇摇头:“我也不知道,我那司机调表,被我诈了一下,我让他把作案工具给我,他就给了我这个,估计以为我是个内行。”
另外还有1000块钱。
关公面前耍大刀,说了论脏啊呸!是论阴。
未必有我阴
许学军看了一眼就说道:“这是调表的‘小马达’,改计价器的。”
翟达无语道:“真是缺德,机场到市区车费已经拉满了,还要调表。”
吴越:“你们多少钱?”
“177。”
吴越:“嗯没什么,进去吃饭吧。”
————
许学军和宋武的抵达,意味着精酿项目正式启动。
之前一个月的时间主要是因为等原型设备漂洋过海,不过整体进度也没有闲着,除了场地已经完全准备好了外,吴越也已经预备好了一些意向客户。
至于多快能够开始酿造,就看许学军多久能开始制作了。
周一的下午,翟达请了一节课的假,专属导员江小白没有再问为什么,估计以后也不会再问了。
而翟达则带着自己的电脑,来到了哈工大后门。
城市规划和发展总有落下的地方,后门这处小区就是其中之一,陈旧到甚至比不上东阳的三毛。
虽然隔着“圣马家沟”就是哈工大校园,但一面环河,两面高架,一个小小的三角形,仿佛被城市遗忘了一般。
小区里一大半是退休老头老太,也有小部分是哈工大学生,想和男女朋友没羞没躁的租房,预算不足选择这里也不奇怪。
反正有张床垫就成。
沿河唯一路况较好的水泥路边,已经有了一个看上去像模像样的啤酒吧,只有寥寥十几个座位,吧台、酒柜、高脚凳、落地窗户,推开门会有铜铃响起,各处角落里还放了些怀旧老物件。
如果晚上来,暖黄的灯光,估计会在这老旧小区的外延营造出一种奇特的氛围感,比闹市街道的酒吧更有氛围感。
虽然看上去格调很高,但面积极小,只有不到四十平,所以没花多少钱,它的最大作用是让后面四百平的精酿基地,看上去不是一个纯粹的“工厂”。
再次强调,精酿是作坊级食品加工,餐饮执照就能搞,在08年属于新事物,当前管理办法上和“酒酿圆子”、“酸梅汤”没太大区别但凡事都有一个度。
三十几台精酿设备,视觉上已经完全是工厂级别了,搞点门面能让事情合理化一些。
咱是前店后厂,创新商业模式!
对了,这间精酿吧的名字叫“迷雾酒馆”。
当时吴越问翟达起什么名字,翟达说反正就是个样子货,让他自己随便想一个得了。
后来确定后翟达问为什么,吴越说想名字当天刚好有雾,觉得挺有种寂寥孤独的逼格,适合小酌一杯。
后来他才知道,那不是雾,是刚通供暖引起的霾。
“迷雾酒馆”侧面是车库入口似的卷闸门,里面面积很大,但没有任何装修,只是干净平整,大门敞开,翟达直接走了进去。
一台三罐式精酿设备孤零零的放在空旷的场地中间,许学军、宋武已经研究了一个上午。
两人一个懂设备、一个懂酿酒,互相配合,很快就搞明白了各个部件的作用。
“糖化罐、加热罐、发酵罐前两个都几个时就能搞完,发酵罐则要7天,要我说,1:10都行啊,三种罐子各一个很没效率”
宋武解释道:“小酒馆没那么大需求,精酿最佳风味保质日期也就710天,一般店里按照1:3配,不过越哥说原型机主要研究用的,没必要买一模一样的发酵桶。”
许学军点点头,对翟达道:“东西我差不多弄明白了,排除掉和酿酒有关的技巧需要,其实没什么秘密,原型机我也不会弄坏,个别地方拆了看看,会给你安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