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白之所以专门来说一下“没找到”和“又找到了”,实际上就是需要在这件事上达成共识。
只有翟达也认可“是记错了信息”,故事才有被当成“一段佳话”的机会,否则显得哈工大多显摆自己招到状元了一样。
晚上的时候,翟达专门给于晓丽打了个电话,通报了这件事。
对于没能“100%”找到外公的信息,于晓丽也有些遗憾,但同样几十年前的事情了,也只能这样了。
而江小白所说的“采访”,也安排的很快,第二天一早,就在学生活动中心进行,主要由一台摄影机,两个学生记者进行。
校内也就这条件,但至少中规中矩。
简单的办公室内,翟达身穿白衬衫,采访是以谈话形式进行,但问话的学姐不出境,此时学姐正在给翟达带麦克风。
江小白在镜头外靠墙站着,对卢薇说道:“你也没课么?”
卢薇摇摇头:“逃课就好了。”
江小白只能挑了挑眉毛和导员这么直接么?
两个状元里,翟达接触的比较多,大部分事情找翟达一个人沟通就行了。
这个女状元的性格和她之前默认的有点不太一样啊没那么循规蹈矩,或者说“老实”。
准备工作大概折腾了十分钟,翟达甚至被补了学姐的私货“BB霜”,说是光线不好看着黑。
之后的采访工作还算顺利,只是比较浅显。
双方都有点“按图索骥”的意思,翟达无法详细提供外公当年的情况,甚至关于外公的记忆也不多,只能按照生活轨迹描述。
而学校也没有太多信息反馈,毕竟没查出什么有用的资料,只有一个信息错误的名单。
内容不可避免的比较漂浮,主打一个情怀和回忆。
不过后半段,学姐记者问了一个问题:“对你而言,外公是什么样的人。”
翟达微微思索,而后看向角落那是约定好他应该目视的方向。
他不能看着摄像机。
“曾经很早以前,外公对我来说只是一个符号,我不了解他的过去,就像许多年轻人不了解长辈的轨迹一样,他更像是一个身后影子,转头从来不见,但一直在身后影响着我。”
“可随着了解增加,随着走在了相似的轨迹上,我才发现外公不在后面,而是在前方,以前影子,变成了光源,他成了我的榜样。”
“并非所有长辈都有跌宕起伏的过去,就像并非所有长辈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爱一样,我是幸运的那个,哪怕未曾亲口叫出过‘外公’这个称呼。”
学姐心道不愧是作家,这回答太有水平了,而且吐词清晰流利,好像彩排过的一样。
“那如果有机会,你会想要和外公说什么?”
翟达想了想,然后看向摄像机,微笑道:“我这次做的还不错吧?”
采访结束,翟达松了松领口,对学姐和其他工作人员说了声辛苦了。
江小白递上一瓶水道:“比想象中顺利,如果没问题的话,这些内容会出现在十月份的校报上,哈城本地的报纸可能也会感兴趣刊登。”
翟达意外道:“报纸?正经报纸?”
“还有不正经的报纸么?哈工大在哈城的意义不一样,学校里的事情经常见报,说不得电视、广播也可能会有。”
翟达想了想,虽然事先不知道,但好像也没什么。
都是些地方性的报纸、电视台,估摸着也没多少人看反正又不是啥丢人的事情。
江小白带着翟达和卢薇往外走,二人接下来还有课。
“对了,你们十一假期有什么安排?不是要管你们,而是作为导员,多少知道一下心里放心。”
毕竟大部分导员的崩溃,都是从突然接到警察电话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