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城,太平国际机场。
俞景辉在到达出口左右踱步,时不时看一看手表。
“咱状元会不会晚点?哪个航空公司的?”
一旁一个年轻老师道:“没看到晚点通知啊,是鲁航的。”
“哦,那是不可能晚点。”
俞景辉专门来这接机,作为今年不,几十年来招生工作最大的亮点,只有两位状元坐进自己的车里,他才能算真正彻底放心。
大概几分钟后,出站口开始有人扎堆往外走,不过这些都是没托运行李的。
俞景辉垫着脚张望,终于又隔了十几分钟,远远看见了熟悉的身影。
立刻笑容满面对后方道:“来了!把咱们横幅拉起来!”
两个老师拉着一卷横幅朝两边跑开,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
翟达推着箱子走出出站口时,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副“抽象”的画面。
《欢迎散装省高考状元翟达、卢薇同学,前来哈工大报道!
好家伙!翟达直接好家伙。
“俞老师这是不是不合适?”
俞景辉笑呵呵接过翟达手中的行李箱:“这有啥,接人举个标识不是很正常?”
比如1米×10米的横幅。
三十年了终于招上了状元,还是一次两个,他不但要让系统内知道,也要让咱哈城老百姓知道!
实在太稀罕了哪里像是清北他们,妈的每年去报道的状元都够单独塞满一辆中巴车了。
而这两个,是独苗呃并蒂独苗!
要不是怕被机场赶走,他都想拉几个吹小号的过来。
果然来来往往许多人看到横幅,都惊讶的看向翟达卢薇一行人,北方人本就能唠,一个陌生人直接竖起了大拇指:“真尿性!”
翟达尴尬的点头回应了一下,心里却想着这鸡脖和“尿”有什么关系,有没有人能翻译一下?
又有老师上来接过其他行李箱,俞景辉带着翟达他们往停车场去,翟达刚走了两步就停下了,无语的说道:
“俞老师这横幅后面一路举着走就没必要了吧。”
快收了神通吧
————
两辆车一前一后,朝着哈工大而去。
这座1920年建校的大学,自然位于老城区,占地面积2000多亩。
哈城的夏天景色还是不错的,翟达之前网上看过一些照片,大多是冰天雪地或者灰蒙蒙的天气,远不如此时来的舒心。
尤其在其他地方都开启火炉模式,东阳县都三十六七度的时候,这里的温度却在最舒适的25°左右,可以说相当舒爽。
翟达忍不住打开窗户,入眼都是翠绿的行道树,干燥舒爽的风吹了进来,搅动着额前的碎发。
哈城的冬天不知道有多猛,但夏天他有点喜欢。
俞景辉坐在副驾,一路都在介绍两侧的“景物”,也在介绍这座城市。
“那是哈师大,里面的林荫道就夏天最好看。”
“那个绿色的楼看到没,那是秋林公司,他家红肠很有名,不过我个人更喜欢农大的。”
“这个角度看不全,中央大街就在那儿,明天带你去转转,夏天有夏天的景色。”
琳琅满目如走马观花,这座城市确实很不一样,如果说沪上是有大量“欧式”老建筑残留,哈市就是有大量“苏式”老建筑残留,城市风情迥异。
翟达好歹还有个沪上作为参照物,走到哪里都不会过于惊奇,于晓丽已经看花了眼。
不过想要了解这座城市,还需要更多的时间,车上看一路也不过是凑个热闹。
车子缓缓驶入了传说中的“圣马家沟职业技术学院”,停在了著名的哈工大主楼前。
这座建筑虽然是60年代“新建”的,但依旧和其他建筑保持了风格上的一定和谐,带了点苏式建筑的特点。
今日第一站,哈工大风采长廊。
这是一处位于主楼四楼的走廊,并非封闭式的专门展览区域,但两侧贴满了许多学校宣传资料,甚至还有一男一女两个学长学姐专门在这等着。
穿着小正装,戴着小蜜蜂,专门候着给两个新生做讲解。
脸上颇带着一点“为学弟做牛马被倒反天罡”的疲惫笑容。
“恭迎宗门圣子”的感觉挠一下又上来了
讲解还算详细。
1920年建校。
1951年全国唯二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样板。
第一批211,第一批985,航天第一校,工业第一校,建筑老八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