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的小院内,余东来是彻头彻尾的外人,他被一个电话从许市叫来,并且尚不知是来干什么。
但他信得过沈睿,最不济来吃碗凉皮也不错。
看向人群中的翟达,余东来感叹道:“之前见过一面的一对儿小年轻,没想到居然成了高考双状元,那时你也没说他俩学习这么厉害啊!”
沈睿干笑了一声,心说那时我也不知道啊!
另一个甚至当时连学生都不是
余东来道:“这地方挺赚钱吧?刚才我看放学出去了一两百号人。”
“是的,以学生层面来说相当赚钱,超过这里面大部分人的想象。”
“那今天?”
“今天邀请你来看看,榜样的力量。”
————
依旧是候车厅内,依旧是翟达和沈睿。
“按劳分配,先富共富不是分大锅饭,更不是平均主义,你还是要分得清谁做得多、贡献大。”
“这是自然,所有人中我居首位,吴越次之,再然后就是卢薇了,一个是一力挑起了销售工作,一个是因为自带状元的名气,剩下的人反倒好说,大家都很努力,哪里有活往哪里冲。”
“非要算的话我占据30%,吴越和卢薇10%,剩下50%,十二个人均分,他们之间也许有差距,但大致都没问题,您觉得这合理么?”
说到底,他们在聊的是“分配机制”,而不是“激励机制”,乌托邦到时候就解散了,不存在说吊着谁的胃口来鞭策,十二人里再论高低没意思。
沈睿笑道:“哪有什么合理不合理,你选择共富,放在当今市场上本就已经是不合理了,况且利润分配归分配,话语权和决策权可都还是100%在你手里,你说怎样合理就合理。”
翟达挠了挠头:“主要是人太少公司太小,不然我觉得还得是有健全的机制才能做到真的按劳分配,这一次就先简单的来吧,我也是第一次,大家应该不会有意见。”
“对的,不过日子还长,我相信你今后会拥有无数次‘熟悉’的机会。”
“对我这么有信心?”
“当你做这种选择的时候即便有一日你倒下了,身边的人也会把你扛在肩头前进的。”
“就不能让我歇歇?”
“你甘心么?”
———
乌托邦内,翟达远远和沈睿老师对视一眼,而后笑着对所有人道:
“咱们乌托邦,从六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一共经营了58天,除了一开始很短暂的时间,之后我们的招生都是满负荷状态,暑假突袭班长期满员,志愿辅导供不应求。”
院子内,项佑心里微微点头,应该是总结大会了,他也颇为自豪。
他以403的分数,在志愿辅导的帮助下被浙大录取,人生大有可为,但他不会忘记这段时光。
但接下来的展开就超出他的预料了。
翟达越说越快:“咱们未上完的课时,已经陆续安排退款给各个家长,反正钱我已经预留好了,另外我找了个外包税所帮忙算了算账,这里面就比较复杂了,我就直接说成果。”
“除去我个人前期投入,除去给所有老师的任课费,除去给家长的退款,除去大家平时聚餐的公款吃喝乌托邦账面上可供分配的利润,是623万”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六百二十三万?
虽然大家每日都在乌托邦忙碌,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个大概,更不要说知道准确数字了。
可还没来记得惊讶,很快就有人意识到,翟达要做什么了。
正常的“老板”,怎么会告诉大家挣了多少钱?
难道
翟达笑嘻嘻道:“别高兴的太早了,结束后,我准备给每个任课老师,在课时费之余额外包个红包,每人两万块,咱们一共17位老师,这里面包括我、卢薇、项佑所以还要再减去34万,剩余589万。”
“咱们人少公司小,结构也是扁平化的,所有人都身兼数职,缺什么做什么,就没法分那么细,我就自己取整数评了个说法,你们听听。”
“589万,我作为发起人、投资者、金牌讲师、状元招牌,我拿30%。”
“吴越,一力扛起了销售工作,日常运营也少不了他,拿10%。”
“卢薇,状元招牌、金牌讲师,任课课时全校第一,拿10%。”
“当然这是我自己评出来的,如果你们有意见,现在可以提。”
下方的众人都愣住了这不是有意见的这是没弄明白。
翟达只拿30%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