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意思的是,辽国官员差役也都不是什么善茬儿,对那些长得像苏轼的人,被抓进来后难免一顿大刑伺候。
那些被抓进来的普通百姓商人哪里受得住这个,尝了几样刑具后便痛哭流涕地招认,承认自己是如假包换的苏轼。
于是全城搜捕的这两天,上京的大牢里莫名多了上百个苏轼,搞得审问的官员们都懵了,朝会时私底下互相一对账,哎?咱们国都里的苏轼最近是不是有点产能过剩了?
尴尬又离谱。
…………
三日后,飞狐兵马司。
赵孝骞坐在官署正堂内,蹙眉看着手里的一封密信。
密信是甄庆派人送来的,辽国上京盘查得厉害,这封密信是好不容易送出来的,三天三夜不停歇的奔行,才将密信送到赵孝骞的手上。
“苏轼被困在上京了?”赵孝骞有些不安。
从甄庆的信里,赵孝骞知道了上京如今盘查得厉害,尤其对出城的人,查得特别严厉,苏轼被甄庆安置在城内一处民居的暗室中,民居被辽军搜查过几次,暗室没被发现,苏轼的处境倒是暂时安全。
但麻烦的是,上京的各个城门盘查太严厉了,甄庆动用了各种人脉和手段,都没办法将苏轼安全送出上京。
耶律洪基对苏轼的杀心未消,全城搜捕苏轼的力度越来越大,甄庆现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很不踏实,就怕哪天辽军突然破门而入,发现匿藏苏轼的暗室,麻烦可就大了。
这个时候甄庆送出来的这封信,实际上是一封求援求救的信。
赵孝骞看完信后,不由一手扶额。
现在轮到他头疼了。
飞狐兵马司与辽国上京相隔千里,而且两国尚在战争状态,他能有什么办法救苏轼?
老家伙给自己添的麻烦不小,主要是相隔太远,双方立场敌对,想要救出苏轼,简直比登天还难。
辽国虽然没抓住苏轼,但苏轼人被困在上京,其实也等于成了辽国手里的人质,令赵孝骞投鼠忌器。
想想真是报应,赵孝骞前脚将辽国的皇太孙挟为人质,换取了天大的利益,结果辽国反过来把苏轼当成了人质。
难不成赵孝骞还要吐出去一些利益,才能换回苏轼?
当然,上京还有赵孝骞布下的一颗暗棋,那就是萧兀纳,或许可以通过萧兀纳把苏轼送出城。
不过此举风险甚大,以如今上京严密盘查的现状来说,就算是萧兀纳给苏轼打掩护,出城也不容易,搞不好还会暴露萧兀纳。
失败的代价太大,不仅苏轼难保,还要把整个萧家赔进去,赵孝骞有点犹豫,难以决断。
思索良久,赵孝骞仍没想到办法,皱眉走出正堂。
仰头看着晴朗明媚的天空,今日春色怡人,阳光正好,四周茂叶如林,鸟鸣莺飞。
赵孝骞站在院子里,深吸一口气,顿觉心情舒朗开阔,头脑一清。
如此灿然的阳光下,仿佛连内心的阴暗面都变得光明起来。
接着赵孝骞神情突然一怔,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自己好像走进死胡同了,总想着搞点什么见不得人的阴谋诡计救苏轼。
其实何必这么麻烦?
不如堂堂正正向辽国要人,我大宋的使臣滞留你们上京,你有什么理由扣住人不放?
如今的大宋已今非昔比,赵孝骞完全有这个底气。
因为支撑他底气的,是麾下数万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龙卫营将士!
所以,何必搞什么阴谋诡计,我直接要人,不给人就特么翻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