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全城搜捕
掌灯时分,馆驿里安静如常。
苏轼住进馆驿后,由于名人效应,馆驿内不分昼夜热闹非凡。
许多权贵为了接近偶像,跟偶像制造偶遇,他们像私生饭一般,动用关系住进了馆驿内,经常邀约苏轼饮宴。
这段时日,苏轼其实过得挺爽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艰苦,那么忍辱负重。
以苏轼的性格,当年被贬谪到不毛之地都有办法发现各种美食,给自己的生活寻找各种快乐,这样的人是不可能会亏待自己的。
今夜此时,那些住进来的权贵反倒是给了苏轼一个极佳的掩护机会。
权贵们住进来后,免不了需要下人服侍,于是馆驿内常常人来人往,进进出出,人员成色十分复杂。
甄庆拉着苏轼进了屋子,给苏轼换了一身青衣青帽的家仆打扮,又令伙计点亮了屋子里的烛火,人为营造出屋里有人的假象。
然后甄庆护着乔装过后的苏轼,从后院穿过小片竹林,来到一面围墙后。
围墙后早已准备了梯子,甄庆扶着苏轼登梯。
苏轼像偷香窃玉的西门大官人似的,小心地扶梯翻墙,神不知鬼不觉地脱出了馆驿。
甄庆与伙计们护侍着苏轼,刚翻过墙,几乎是片刻之后,馆驿内突然传出一声惊呼。
“走水了!走水了——!”
甄庆和苏轼扭头一看,却见馆驿内,苏轼所住的屋子四周已燃起了冲天大火,火势迅猛得很不正常,几乎在火起的瞬间,便一发不可收拾,显然是事先备好了火油稻草等易燃物。
馆驿外,刚翻过墙的苏轼和甄庆对视一眼,苏轼脸色难看,怒道:“这些辽人,连过场都不走了吗?杀宋使竟已如此明目张胆!”
苏轼愤怒,甄庆却一脸后怕,脸色仍无比苍白。
幸好跑得早,稍晚半刻,苏轼恐怕便葬身火海了,自己救援不及,如何向郡王殿下交代?
老天垂怜,祖宗保佑,前程保住了!
“苏学士快走,此地不宜久留,若被辽人眼线发现就麻烦了!”甄庆拽着苏轼便钻进了馆驿旁边错综复杂的巷子里。
一行人就这样消失在辽国上京的夜色中。
当夜,上京馆驿的大火烧了几个时辰,救火的城防军却拖拖拉拉不慌不忙,他们带着救火的工具,却把燃烧的馆驿团团围住,不急着救火,反倒是对逃出馆驿的人严密盘查,每一个逃出来的人都不放过。
这架势根本就不像救火,反倒是围剿反贼。
直到数个时辰后,馆驿的火势终于小了,直至灭掉,不是被人扑灭,而是烧无可烧自己灭掉的。
这时数百辽军才冲进了火场,直奔苏轼所住的屋子,里里外外搜寻了半天,却意外地发现,火场内外竟没发现任何一具尸首残骸。
亲自带兵的耶律斡特剌慌了,不死心地下令仔细再搜一遍,不仅搜苏轼住的屋子,还要将整个馆驿范围都搜一遍。
结果还是一无所获,很显然,苏轼并未在这场大火中被烧死。
耶律斡特剌呆怔半晌,不由勃然大怒。
脾气暴躁的他,当即朝禁军狠狠抽鞭发泄,一通施暴后,耶律斡特剌终于冷静下来,恨恨咬牙下令关闭城门,全城搜捕苏轼。
事已做到这个份上,就不必遮遮掩掩了,苏轼必须死,跑了也要抓回来弄死!
于是第二天开始,辽国上京的各个城门布下了重兵,对进出城门的人严密盘查,每一个出城的人都被拉到苏轼的画像前仔细比对,确定毫无相似之处才肯放人。
因此一事,上京许多人倒了大霉。
世上的人千千万,终归有一些容貌眉眼相似的人,可是如今,上京城里无论谁长得像苏轼,都会被官兵粗暴地抓起来,扔进大狱里,等官员一个个甄别辨认。
许多人就这样莫名其妙遭了牢狱之灾,辽国上京的气氛因苏轼一人而变得人心惶惶,低抑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