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侍御史张玄素就义愤填膺的站了出来:“太子你拿什么来保证?这里是朝堂,不是太子的一言堂,臣等是大唐的官员,不是太子的奴仆,太子若一意孤行,必将人神共弃!”
轰!
此话一出,全场轰动。
在场的所有大臣,都不禁脸色一变。
除非一个人犯下了十恶不赦的大罪,否则绝无可能配上这句‘人神共弃’来警告。
别说李承乾堂堂大唐太子,即便是一个普通人,在听到自己被这样骂的情况下,恐怕也会拔刀相向。
而另一边,原本打算让儿子扛雷,自己在后面捡便宜的李世民,在听到这句‘人神共弃’的时候,也明显的吃了一惊。
因为张玄素在他的印象中,一直都是一位忠耿直言的臣子。
虽然比起魏征来,少了点足智多谋,但品行上还是没问题的。
甚至在李承乾执掌东宫之前,他让房玄龄整理的东宫属官名单,就有他的名字。
而且给他的官职还不低,是东宫左庶子。
可惜李承乾根本不愿别人插手东宫属官的选任,这件事最终的结果,只能不了了之。
然而,令李世民没想到的是,张玄素竟敢这么跟李承乾说话。
这一刻,李世民开始怀疑,自己看人的眼光是不是有问题?还是说,自己对大臣是不是宽容过头了?以至于他们竟敢当着自己的面侮辱自己儿子。
其实,李世民也就是没看到宋明两朝的儒家文人在占据绝对统治地位后的骚操作。
比如孔家世修降表,跪迎王师这些肮脏的事,都被后人给说烂了。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头太痒,水太凉之类的主动投靠异族的简直不要太多。
在那些儒家大佬的衬托下,就连平日里袖手谈心性,临难一死报君王的臣子,都显得格外珍贵,被后人大加夸赞。
而回过头来,再看张玄素这类人的操作,就不难理解了。
他们有时候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激怒君主,让君主惩罚他们,从而博得个忠耿直言,不畏生死的美名。
可别小看这种美名,有时候稍加被人推崇,就能流芳百世。
但是
李承乾会让他如愿吗?
明显不会!
他从来都是那种杀人诛心的主!
你敢跳出来找死,那我绝对会送你死。
而且还会让你臭名昭著。
只见他深吸一口气,旋即冷冷看向张玄素,道:“侍御史说孤一意孤行,必将人神共弃,很好。且不说孤会不会人神共弃,先说侍御史你吧!”
“其实孤从重阳宴那晚就开始注意你了,甚至觉得,你应该是我大唐的第二个魏征。可惜,孤让锦衣卫调查了你的底细,才知道,原来你有这样不为人知的一面。”
张玄素愣了一下,旋即板着脸道:“臣听不懂太子殿下在说什么!”
“听不懂吗?”
李承乾眉毛一挑:“孤听说你一直在搜集王羲之的书法贴,对吗?”
张玄素闻言,不禁浑身一颤。
而这一幕,恰好被李世民与房玄龄等人看在眼里,顿时眼睛微微眯了起来。
或许张玄素恐怕并非表面上看起来的忠诚耿直,实际上可能是沽名钓誉,私德有亏的伪君子。
却听李承乾又道:“本来这件事,孤是打算交给大理寺审理的,既然你提到了‘人神共弃’这四个字,孤今天就好好跟你说说,什么是‘人神共弃’!”
话音落下,扫视了一圈众臣,又笑着看向李世民,道:“父皇恐怕还不知道吧,因为你酷爱王羲之的书法,您的臣子可是煞费苦心啊!”
“为了给您弄到王羲之的书法贴,这位侍御史大人,竟然纵容自己侄子,将一个珍藏王羲之书法贴的积善之家,灭了满门!”
“简直触目惊心,触目惊心啊!”
“什么!?”
李世民与众臣闻言,顿时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错愕。
特别是李世民,整个人身子都是一紧。
因为他确实收到了张玄素进献的王羲之书帖。
为此,他高兴之余,甚至打算将张玄素安排到东宫担任左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