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段的滑溜都是手段,正事儿上面也实在得很:“不不不,这个和老俞没关系,石墨是我们的本行,老俞是用他的新工艺在帮我们,出现这个结果,主要还是我们自己在自己专业方向上的能力不够导致的。”
高振东摆摆手:“这不挺好的么?你们争个啥?”
不是,我们听你满嘴的不满意,这不是心里没底嘛,老段在心里疯狂吐槽。
是了,高总工自己要求高,对我们要求就没那么高了,没毛病,老段又乐呵了起来。
自从建议他们做热解石墨开始,高振东脑袋里就准备了一篇专利和一些相关知识,他想了想,心里大概有了定数。
他抬头看向俞允成:“问题我们一项一项解决,老俞,你们这个热解温度,是不是没超过1000c?”
老段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大半,“一项一项”,那说明高总工在这方面看出来的问题很多,而且都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
但是俞允成眼睛都瞪圆了,果然,果然啊。
高总工对自己提出的每一项技术,都心里有数,居然看看检验报告就能知道自己的制备细节。
“是的,950c,我分析过,这个温度应该足够碳氢气体里的碳热解了。”化学气相沉积是俞允成在研究,在这方面,工艺上明显他的决定权比老段他们高。
高振东呵呵呵的笑了起来:“那你们有没有觉得这个‘热解石墨’的密度有点低,甚至还赶不上老段他们的焙烧石墨?”
嗯?
“高总工,你的意思是,热解温度低了?”
高振东点点头:“是的,950c倒是也会热解,但是热解沉积的结果,不是热解石墨,而是另外一种东西——热解碳。”
“糟了!”俞允成自己都叫出声来,单质碳这玩意的确是比较扯淡的一个东西,能软能硬,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软硬状态还能转化,所以不同的条件下,制备单质碳的结果,也是大相径庭。
“那我们提高温度?”原因找到了,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嗯,至少1400c以上,你们要做好2000c左右的可能性。”
“明白了。”这好办,不就是把基板烧到2000c嘛,好说好说,b型热电偶甚至能直接控制其中的部分区段,再高一点,也有的是办法。
但是高振东下一句话就让他知道了什么是从头就是有问题的。
“你们是采用的直接加热基板的方法?”高振东笑道。
基板,可以看作是用来沉积热解石墨的地基。
“嗯,是的。高总,您怎么知道?”直接加热用于沉积的基板,是一种最为简便的加热方法,直接上电加热都行。
但是作为无数种加热方法中的一种,高总工居然能在不看任何工艺文件的情况下,一口就猜中自己这边用的什么方法,如果不是实在不靠谱,他们甚至要怀疑高总工天天监视他们来着。
高振东点点头:“问题很大,这种方法做做试验还行,想用来大量生产是不行的。就这么点大小和厚度,就能猜到你用的是这种办法,沉积的热解石墨也好热解碳也好,你猜猜他们会不会阻碍热量的传导,随着沉积层厚度的增加,影响热解石墨的沉积?”
他笑着又补了一个最重要的证据:“而且从各向异性越明显的样品厚度越薄来看,这其实是非常明显的。”
高振东一语惊醒梦中人,俞允成拍了拍脑袋:“哎呀!对啊,这东西如果做得好,能呈现导热的各向异性的话,那越是各向异性好,向样品表面的导热就越差,就越是影响热解形成沉积层!难怪越是有各向异性的越薄!哎呀呀!这么明显的提示,我居然没发现!”
此时他对高振东的佩服,已经到了无法言表的程度。
这一幕把一旁的老段看得一愣一愣的,早就知道高总工厉害,但是没想到居然如此惊人!
“高总工,那要用什么东西来加热?”直接问答案!
高振东对俞允成道:“我们是十七机部的,有个东西你应该用得很多——中频感应炉。这东西只要反应容器设计得当,加热效果比起直接加热基板来,可要好得多。”
“啊?中频感应炉,那玩意不是炼钢铁的么?”
高振东一副“对啊,就是啊”的表情:“对啊,可是用在这里,炼炼碳也是很好的,哈哈哈。”
工具嘛,只要合适,那就都能用。
“对对对,这个好这个好,能够很好的把反应容器里的气体均匀加热到比较一致的温度,而且不受沉积物的影响,能获得大尺寸产品。”
就这么一点点加热工具和方式的改进,就一下子解决了直接加热基板的方式,无法获得大面积、大厚度产品的问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