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高兴。
这是喜悦。
········
弘文馆。
后院。
孔颖达,虞世南,盖文达众人皆坐。
他们面前,就放着一张告示。
“陛下这一次,真的是决绝,陛下·······呼·······老夫替万千读书人,跪谢陛下!”虞世南用力吐了口气,他面朝皇宫方向,叩首。
要说除了士子们,还有一波人更兴奋。
那就是孔颖达,虞世南这些书院夫子。
自己坚守了一辈子,帮助挽留读书人的火种。终于在临了,见到这堆火彻底的烧开了。
这种心情,让他们眼眶湿润,不能自己。
“陛下好魄力!陛下广开科举,不看出身,妙啊,妙啊!”
“我辈读书人,前路真的开了!”
盖文达也是忍不住感慨。
“谁说不是啊,前几日李君小郎君说是天亮,已经不远了,没想到这么快就被小郎君言中了。”
“陛下慧眼通天,他也知道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世族的天下,陛下,好魄力!这一日,应当记载于史书之中!”
“没错,陛下这一招,真的硬!陛下,真的适合当皇帝,此乃圣君,圣君也!”
“这个计策,可以说是帮助大唐彻底打开了禁锢在脖子上的绳子,不兴盛,都难!盛世,就要来了。哈哈哈········”
围着的夫子们笑的合不拢嘴。
他们真的是感到了无比的欣慰。
自己坚守教学了一辈子,自己坚守读书了一辈子,终于,现在再次听到了这个好消息。
寒门子弟,真的有出头之日了。
不,这不是寒门子弟,而是所有百姓,都有了出头之日!
孔颖达望着他们,笑着端起了茶杯。
他饮了口水。
这几日,他也是没事就朝宫里窜,为的就是让科举赶紧落实。
现在,终于等到了。
孔颖达听着虞世南等人赞颂着陛下,多么的想要提醒一声,这些,全都是李君的功劳啊。
李君!
李公子!
老朽,代替天下百姓,多谢你了。
孔颖达心里默默念了一声。
他望向了庄子的方向。
但是现在他还不能说,毕竟关于李君的身世,太过复杂。
相必,陛下和太上皇,心中都有自己的考量。
“走!”
“今日,我请客。”
孔颖达重重怕了下桌子,大笑数声:“喝酒去,不醉不归!”
··········
不过,就在如此普天同庆的日子里。
大唐的书店,却悄悄的关门了。
不少笔墨纸砚的店铺,也悄悄关门了..&bp;..
还有无数私塾,也都关门了。
··········
万年县郊。
李君可不知道现在长安城发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