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观众跟随着剧情,产生情绪上的起伏,从而让观众能够代入故事中的视角。
而为了这种情绪上的效果能够更加高效,现代的娱乐作品往往不会像传统文学那样克制和隐晦,反而会刻意迎合人性。
简单来说就是,爽的地方就老老实实爽。
《小欢喜》虽然没网文的爽点那麽极端化,但某些方面还是很像的。
徐榕生有这种看法也很正常。
中午吃完饭后,徐榕生就立马动身回家,打算这两天把李珞这本《小欢喜》看看完。
临走前,他朝李珞笑着说道:「我最近应该不会写这方面的论文了,不过你这本书要是写得好,到时候我就推荐给我学生,有两门选修课应该挺适合拿来讲讲的。」
李珞:「……」
也不知道为什麽,他现在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
要是他以后上了大学,到时候也要以《小欢喜》为例,写那种分析和研究的论文作业吧?
到时候写的还没别的同学好,岂不是很尴尬?
……
11月中旬的时候,运动会一过,天气便已经转凉。
等到月底的家长会结束,时间跨入12月份,气温便陡然降低丶
大家逐渐换上毛衣和秋裤,校服看上去也不再轻盈。
而就在冬季来临之际,应禅溪带着摄影社的人,找上了李珞和颜竹笙,安排了一下纪录片的拍摄计划。
「要分开拍?」
听了应禅溪的计划,颜竹笙眨眨眼,微微蹙起了眉头,「不都是要拍摇滚社吗?为什麽我跟李珞要分开拍摄?」
「因为不只是要拍摇滚社啦。」应禅溪面色如常的解释道,「李珞不是写了一本《小欢喜》吗?」
「之前教导主任是觉得,在学校纪录片里宣传网文的话,可能影响不太好,所以当时就只打算拍摇滚社的纪录片。」
「但现在不一样了嘛,李珞写了一本《小欢喜》,虽然网上还在连载中,但内容确实是围绕高中和高考展开的,也没有太出格的剧情。」
「教导主任看了一下,觉得不错,就打算把文学社也加进来。」
说到这里,应禅溪停顿了一下,眼神瞥向李珞看了一眼,随后立马收回来,绷紧脸蛋一本正经的继续说道:「李珞是文学社的灵魂人物,要是再在摇滚社里出镜,就有点重复了。」
「所以按照刘主任的说法,摇滚社的纪录片,就以竹笙你为主。」
「文学社这边,就以李珞为主,两边双管齐下,音乐和文学两条路线,正好丰富一下宣传的广度。」
在这方面,教导主任考虑的确实周到。
但李珞确实略微狐疑的看了眼应禅溪。
虽说教导主任知道他写小说和写歌的事儿,但《小欢喜》上个月20号才上传,到现在也就十多天而已。
教导主任这麽闲,一天天的专门盯着他的啊?
这麽快就知道《小欢喜》的事儿,还特地看过了?
可惜颜竹笙虽然聪明,但确实没听出来这里头的问题,最后只好鼓鼓嘴,乖乖听从会长大人的安排。
看着摄影社的人,跟着颜竹笙朝摇滚社活动室的方向走去,李珞扭头看向身边的应禅溪,一时之间陷入沉思:
「你说分开拍摄,但为什麽摄影社的人全都跟过去了?」
「文学社这边,我给你拍啊。」应禅溪眨眨眼,「你忘记啦?我可是你的MV御用导演哦。」
听到这个答案,李珞丝毫没有感到意外,只是失笑说道:「那应导,咱们要怎麽拍呢?」
「文学社那边社团活动也要开始了,咱们先过去吧。」应禅溪看了眼天色,此时已是傍晚,有社团活动在。
她最近刚刚参加完数学竞赛,这学期倒是不用再去上竞赛班了。
空闲时间一下子多了出来,应禅溪便动起了其他心思。
如今正好有一个合适的藉口,顺理成章的,她便把李珞的使用权拿到了手中。
说起来,就跟李珞高一时,曾是摇滚社的编外人员一样,应禅溪对于摄影社来说,也是差不多的意思。
毕竟应禅溪此前加入了数学社和文学社后,要是再加一个摄影社,就真的是有点忙不过来了。
但她有认识的同学在摄影社里,平时有摄影相关的活动,她也会稍微关注一下。
还会靠着这种关系,找摄影社的人要来学校活动时,拍到的李珞的照片跟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