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李光地原本只是正七品的翰林编修,因为南下探亲正巧碰上这事,接连立下功劳,如今这永州总兵可是正二品!
比起翰林多如牛毛的编修,成为总兵不但品级更高,手里头可是有当地兵权的!
李光地这小编修可谓是一步登天了!
但是听闻李光地的父亲前几天去世,他得在当地守孝,几个大臣心里全是同情,脸上都快收敛不住。
云岚想了想,忽然记起如今满蒙和汉人官员在守孝上并不一样。
汉人官员得守孝足足二十七个月,满蒙的只需要一百天。
守孝的时候虽说官职还在,算是停薪留职,但是也就名头还在。
毕竟守孝的时候根本不能接触官务,一百天还好,同僚能帮忙分担一段时间,二十七个月就太长了。
最后除了这个官职名字还在,其实底下的权力早就被其他人瓜分掉。
等二十七个月之后,人回来了,可能就被架空了。
再就是,吏部未免官员长期霸占这个官职,除了税收和粮道的官职尤为重要,得一年一换之外,其他按规矩是三年一换。
所以汉人官员三年守孝结束回来,也到了回吏部述职,结束任期的时候。
等于这个官职只挂在李光地头上,他守孝完就要回京到吏部排队,等待下一次的任命了。
虽说如此,李光地却也因为永州总兵这个头衔,起点比别的官员都要高。
好处是如果他中间没有犯错,三年后回京重新被任命,新的官职绝不会比永州总兵这个品级低。
坏处就是这三年李光地都在守孝,没能在这个官职上发展人脉和锻炼能力,回头去吏部排队等补缺。
要是三年后皇帝还记得他就算了,要是不记得了。那么李光地本人没有背景,没有人脉关系,很可能一直等着补缺下去。
云岚伸了伸小脚丫,所以说李光地三年后的前程如何,完全看的是皇帝的心思了。
咋一看似乎对李光地没多少好处,只有如今的名声够好听而已。
但是换个角度来看,李光地什么都没有,不就是皇帝最喜欢的孤臣了?
有能力,够果断,办事的时候运气还不错。没有势力庞大的家族,没有盘根交错的关系网。
皇帝压根不用担心,用了李光地一个人,他身后的家族会因此更加势大,动摇到自己手里的权力。
云岚的历史学得一般般,但是对索额图和明珠的下场却尤为清楚。
他们两个没能风光到最后的人,还有心思同情李光地,还不如先同情一下自己了!
索额图和明珠感觉后背忽然发凉,扭头却见桌上篮子里的大格格正盯着他们。
咋一看大格格的眼神似乎透着同情,不过转眼间就恢复懵懂和清澈,两人只以为自己看错了。
皇帝在封赏功臣的同时,也准备派人接手三藩。
如今三个藩王,一个主动退休,一个病死,一个被刺杀死了。
主动退休的平南王,皇帝原本该优待有些,但是平南王在继承人上面,选了次子尚之孝,并没有选长子尚之信。
按理说平南王足足有三十几个儿子,他想让谁当继承人也无所谓。
偏偏尚之孝得知后,竟然上书请辞,一副诚惶诚恐不敢继承爵位的样子。
这让皇帝心生疑惑,之前特地让明珠派人去查探一番,这长子尚之信究竟有什么不足之处,遭了平南王的厌恶。
明珠这时候拱手禀报道:“皇上,微臣派人打探后,得知尚之信此人性情暴躁易怒,嗜酒好杀,醉酒后爱凌虐下人,闹出好几次人命。平南王多次训斥,尚之信却依旧屡教不改。”
皇帝听得皱眉:“如此看来,尚之信确实不适合当继承人,那么尚之孝又是怎么一回事?”
明珠答道:“回皇上的话,尚之信此人不但对下人动手,对这些弟弟也是动不动就拳打脚踢,尚之孝跟尚之信年龄最为相近,从小聪慧好学,尚之信对他这个弟弟最为嫉妒和厌恶。”
他不用多说,皇帝都能猜得出来,尚之孝从小被尚之信欺负长大,自然害怕自己成了继承人之后,尚之信就要频繁来找麻烦,吓得直接上书拒绝了。
皇帝听得轻轻摇头道:“没想到平南王一世英名,却不懂得教孩子。儿子不是性情暴虐就是胆小如鼠,实在可惜了。”
嘴上说着惋惜,皇帝的眼神却透着不悦。
云岚也能猜得出来,平西王和靖南王都犯错,能顺利撤藩。
偏偏到了平南王这边,平南王自己主动退让。长子虽然不怎么样,但是只对府里的下人动手,估计都是有卖身契的,生死都在主家手上。
尚之信有错,却没到能以此借口撤藩这个地步。
三藩撤掉两个,留下一个犹如皇帝心中的一根刺,这时候不顺势撤掉,留着只会后患无穷。
明珠这时候忽然跪下,双手举着一封信说道:“皇上,尚之信身边的护卫给微臣送来密信,状告尚之信与平西王曾私下密谋。”
云岚:好家伙,明珠没有第一时间拿出密信,早就等着这个时候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