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颜悦色的搭起话来:“这位老同志呀,你不要怕,咱就随意拉拉话,放心吧...我们不是什么领导,更不是什么大干部。”
老汉颤颤巍巍的偏过头。
飞快的瞟了余于老和老白一眼,随后赶紧垂下眼帘,“请领导指示,我保证老老实实坦白...”
唉——
暗自叹口气。
眼前这位已经被吓破了胆的老汉,他心灵的创伤,恐怕很难恢复了。
就只能交给时间,慢慢去磨平吧!
“这位老同志啊,你们是用的什么方式孵小鸡呢?”
不再试图让对方重新树立起自信,于老开口问,“我看你用一些废旧棉絮、十几个木箱子,一支温度计,一直在那里忙活。
难道就凭这些简陋的设备,就能成功孵出小鸡来吗?”
“能!”
一旦说到孵化技术方面的问题,眼前这个瘦的让人心疼的陕北老头,他的眼里便开始有了光:
“这是打我爷爷辈传下来的技术,只要把温度控制的好,然后每到6~8个小时,把这些鸡蛋敞开一下透透气。
就这样,一直孵化到了第19天的时候。”
“到了那时,每过3、4个小时,就得给这些鸡蛋放点新鲜空气进去,要不然呢,小鸡的成活率就会变低。”
一旦说到孵化技术。
这位谦卑的不得了,胆小的实在是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的小老头。
就犹如换了个人一样,说的是眉飞色舞、津津有味:“这个时候,不但给鸡蛋透气,要更勤了。
而且呀,每次掀开旧棉絮的时候,还得给鸡蛋翻个个儿!只有这样,孵化小鸡的成功率,才能得到大幅的提高。”
说实话。
对方说的很来劲,但只关注于战略层面东西的于老,只不过是受对方这种兴奋的情绪感染。
所以才会饶有兴趣的继续往下问。
“唉,我说这位老同志,我说你祖传的技艺,就这么哗哗的往外说,你就不怕被别人学了去?”
窑洞之中。
不但有于老、老白他们一帮外来人。
而且还有其他几个社员在旁边忙这个老汉说这些技术要点的时候,根本就不避讳那几个新社员?
万一她们要是学了去?
那这个老汉,岂不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要知道。
按照咱天朝人的传统观念来说,祖上传下来的技术,往往都是密不是人、从不外泄的!
“不怕。叶知青同志答应我,只要我好好干,三十里铺大队一定会负责给我养老送终。
嘿嘿,叶知青同志的话,老汉我啊...信!”
老汉嘿嘿一笑。
“而且,叶知青同志还说了,咱们那些老辈的人呐,就是爱把一些先进技术给藏着掖着的,好像生怕别人学会了。
但其实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种陋习。
才使得我们天朝的好多先进技术,始终没法得到大范围的应用推广。正是因为大家都喜欢敝帚什么?”
老白替他补上:“敝帚自珍。”
“对!”
老汉一拍大腿,“正是因为爱搞什么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以至于搞得很多非常好的实用技术,现在已经失传了...唉!”
“现在呀,我也想明白了。”
老汉咂咂嘴,“我这门祖传的孵化技术,干嘛要藏着掖着呢?
如果乡亲们都学会了这个东西,那大家伙以后养的鸡鸭鹅,多了起来,大家伙的日子不就更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