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陕北很多黄土塬上,常年寸草不生,荒芜颓废。
那还不如多多的种点果树,此举不但能固沙改土,而且还能给乡亲们,创造出条全新的增收项目。
利国利民,一举多得!
“小川同学,你是不是觉得我这个想法很荒诞,就像修建在无定河里那个蓄水池一样,不切实际?”
远眺无定河里那堆残垣断壁。
凌文亮悠悠开口道,“白家沟的人,从上到下,从老到幼,个个都说我异想天开...”
“乡亲们认为,既然塬上世世代代都不长树,那自然有它的道理。人呐,就应该按照祖辈留下来的规矩,踏踏实实的种地就是了...”
叶小川摇摇头。
“我不会嘲笑你这种想法,不切实际。
但我会说:就你目前选择的这种干法,不仅见效很慢,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你也改变不了乡亲们对你评价。”
“积习难改,而比这个更难改的,是固有传统认知和思想观念。”
叶小川语气平静。
“其实,你可以试试换位思考一下,切换个角度去想想,可能你会发现乡亲们有这种想法,其实...也正常。”
凌文亮微微一喜:“那...你认为我在山上植树造林,多栽经济林、多栽果树,是行得通的?”
“这不废话么!”
叶小川笑,“当初我说既然河里干不成事业,那何不把视角切换到山上...那不就是在暗示你,其实在山上植树,也是大有可为的。”
这话,叶小川可不是空穴来风...谁敢想象,在陕北,居然有万亩核桃基地?
谁能想得到。
其实在陕北的沙漠里,照样也能种得出水稻?
而且在后世的俞林地区。
有一位让世人敬仰的治沙劳模,还有一支让万众钦佩的“女子治沙连”。
他们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浇灌。
不也让寸草不生的毛乌素沙漠,变成郁郁葱葱的森林了吗?
在环境那么恶劣的沙漠里,人家都能栽种成功大批的树木,更何况脂米县境内呢?
黄土塬上缺水,以至于树木成活不易。
但只要技术跟上了,同时用对了栽种方法...人家沙某人在撒哈拉沙漠里,不照样开发出来了大批的良田?
再想想那个中东小霸王。
其自然环境,不知道比脂米县得高上多少倍!
人家不照样也把自个儿,建设成了农业强国?
而如今。
好像脑瓜子被开了瓢,还是开了窍的凌文亮。
居然误打误撞的,知道用陶罐装上两罐子水先埋在树坑里,然后再往上栽树。
用这种法子。
解决树苗在一年之内的用水需求,问题不大。
如果遇到雨水丰沛的年头,借此保障树苗两三年的用水,也不是不可能。
而通常等到树苗串了根、已经深深扎根于这片黄土地了之后?
那这些果树苗和经济林树苗的成活率,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先是肯定了,凌文亮这种栽种方式切实可行。
接下来。
势必就要谈到前期投入的问题,以及栽种的这些果树和经济林,该如何进行利益分配了...
“小川同学,你来投资,然后...我们五五开?”
“我听说毛驴晚上的时候,很爱放屁?要不,你以后也别吃晚饭了,天天晚上把嘴巴张大凑到毛驴屁股后面就行!”
额...叶小川让凌文亮吃屁?
其实那意思就是:我来投资,而且有可能在农闲的时候,我还会组织大把的社员上来干义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