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川不由插嘴,“所以你表哥,现在会开始主动写信到上海,向他父亲要钱了?”
“奥嘛(这是陕北绥得口音,意思是‘对呀’)。”
安晓霞点头。
“我表哥写信过去,随便东拉西扯几句,也不用提钱的事。
而我姨父那边呢,或许是出于愧疚吧...那就只能用金钱来作为弥补,除此之外,我姨夫又还能怎么做呢?”
“前前后后。”
“我姨夫那边,这一个多月好像打过来了有800来块钱,结果全都被我表哥用来买果树苗、支付拉报废陶罐的运费去了...
而我表哥他自个儿却吃糠咽菜,从来不把钱用在自己身上...唉!”
“现如今,我表哥手头依旧拮据,可以说得上是身无分文。”
“我看他...这阵子估计会再次向我姨夫那边开口,说是要在陕北结婚、以后他就打算在这边安家落户了...”
亲生儿子,要结婚了?
那么凌文亮的父亲,还不得赶紧打上一笔巨款过表示表示,支援支援?
只不过。
别人家的孩子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对于当父亲的人来说,那肯定是一件大好事大喜事!
只是叶小川估计:
当凌文亮的父亲接到这个消息之后,估计...他当场就能被气个半死吧?!
——盖因他自家的儿子,是好好的一个城市青年、一个大有前途的插队知青。
如今。
凌文亮居然打算在陕北这个穷地方、这个苦地方娶妻生子,安家落户?
真要这么干?
那凌文亮的前途...可就彻彻底底完犊子了!!
用胶东话来说就是:毁了,毁了,咧熊了...
只因下乡知青,他们当初去插队的生产队的时候,是会把户口迁移过来、暂时落户于当地生产队的。
或许。
刚开始的几个月,知青们落的是“插队知青集体户”。
而等到适应阶段一过。
上面就会停止发放知青补贴,然后他们的户口也会拆开,会变成和当地普通社员一样...那可就是彻彻底底的、真正的农户了!
除非等到这些插队知青,有一天争取到了回城的指标。
否则的话!
那些一没背景,二没靠山,自己又不太会来事儿的倒霉催知青,就只能一辈子落户于当地生产队。
最终变成和当地社员一模一样的普通农民!
安安心心的修地球去吧!
而且这一修...就是一辈子!!
但不管怎么说,以上那些知青,他们还有的选。
只不过其中有少量倒霉催的,没关系没靠山,自个儿也不会来事...实在是弄不到回城指标而已。
但凌文亮作出的这种选择,可完全不同:
他一旦选择了与本地姑娘结婚,那就只能留在当地,一辈子当个面朝黄土背朝天、背着日头过西山的老农民了。
除非..凌文亮以后狠得下心来,像他亲生父亲一样,也来个负情绝义、抛妻弃子!
但那样做?
且不说凌文亮,到底狠不狠得下这个心?
即便他能狠得下心。
其实也得冒着很大的荣誉风险、和口碑风险的...
要知道:
在这个时期,谁的名誉要是毁了、谁要是口碑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