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都市小说>火红年代,我在陕北当知青> 第444~445章 老赵做的有点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4~445章 老赵做的有点过(2 / 8)

而是问叶小川,“我家那娃,实在是个老实疙瘩,三巴掌打不出一个屁,他...他能发家致富?”

贴在叶小川后背上的那位姑娘实在是有点太主动的,让老赵看不惯。

但又不太好发作...

毕竟。

先前老赵已经错误的打了人家一巴掌...得亏她不是三十里铺庄子里的人!

否则的话。

三十里铺的白珍珍受欺负,大家当众宣誓一定要保护好每一位社员的誓言,还在耳边回荡着...

这位姑娘,如果她真是三十里铺大队的一员?

那可着实得把叶小川给难住了...

老赵两眼不聚焦的茫然望着远方,嘴里尽量显得淡然,但总也掩饰不住他语气里的苍凉与失落,

“我家大娃,托他二舅的福,在别的公社邮电局里,谋了个投递员的差事。

一个月吧,挣那23块8。

这辈子我家大娃,铁定大富大贵不了,但他一家四口人,糊口还是问题不大。”

老赵叹口气,“可我这小儿子?小川你也是知道的...那是纯粹就是一个,只晓得在地里刨食的老实人。

脑子不灵光,干活就知道傻干、苦干...他能顾得住一家人的温饱,那都已经是神神保佑了,我还敢指望他发家致富?”

老赵的小儿子。

自打高小毕业之后,老赵便让他安安心心回家务农。

好在生产队里挣点工分,以贴补家用...

只因为老赵这个人不贪、不占。

别看他当了一个大队的大队长,其实老赵家的日子,过的还是很恓惶的。

——大队长也不是纯粹的脱产干部,而是半脱产。

他身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天天都提着个破破烂烂的公文包,往大队部、往公社跑。

搞得比四九城的大干部,还要忙碌很多似的...

由于老赵给家里挣不来工分。

所以他家养家糊口、人情往来等等一应开销,这副重担全都丢在老赵爱人身上了。

老赵的爱人那毕竟只是个婆姨,她拼了命的干,又能挣几个工分?

所以。

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老赵,不得已,那就只能把小儿子早早的叫回来,帮着干活养家...

这事儿,看咋说呢?

堂堂一个大队长家的儿子,却从15岁开始,就丢下笔杆子,挑起了粪桶子。

其实归根结底,这事...要说,绝对是老赵的错!!

——老赵他为了发扬风格,为了塑造他自个儿公正无私,绝不偏袒自己家人的高风亮节形象。

他不但没有偏袒自家儿女。

甚至对他自己的亲生儿子,反而要求的更为严格,更为苛刻!

生产队里那种往往那种最累、最重、最脏的活。

他还偏偏多多的,安排自己家儿子去干!

像生产队里,有些时候摊派到了“出义务工”这种名额。

别人都是想方设法躲着走。

老赵这个老古董,却偏不!

他非得搞个什么身先士卒,非得要搞个“D员先锋模范作用”...结果,结果自然是他那个倒霉催的小儿子。

年年都得背着铺盖卷自带粮食,不是去水利工地、就是去修路的工地是上,帮人家白干活...

以至于老赵的小儿媳妇。

都曾经当众苦叹过:“我上辈子到底造了什么孽呀,投生在这号人家?

别人都是往家里搬东西,给家里人谋好事...可咱家里倒好,分东西没份儿,出义务工倒是一次不落!”

像老赵这种“有好处先人后己”、“损己专门利人、利集体”的做派。

给他个人,倒是带来了不少的威望和好评。

但身为他家的儿女...那可就惨了!

还别说。

老赵这种价值观、这种做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