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都市小说>火红年代,我在陕北当知青> 第442~443章 愚昧之人爱蛮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2~443章 愚昧之人爱蛮干(2 / 7)

无农不稳,无商不富。

所以叶小川两手都得抓,两手都得硬,少了哪一个都不行!

位于那些沟壑中的,5条副堰工程已经完工。

只剩下每一条副堰,所圈出来的那4、500亩土地,还需要用人工,将里面的乱石捡出来。

再把因为从主坝里放水,冲积而来的一些泥沙,给好好平整一下。

尽量将这些肥沃的黄土,锄的平整、均匀一些,只要把这些弄好了,就可以在上面开始种庄稼了。

副堰圈起来的这些地,由于淤积的黄土并不厚实,所以并不肥沃。

要是把这种地力贫瘠的土地,搁在南方的话,恐怕是没人愿意去种的!

——人家南方的农民们嫌费力气、收获却少的可怜不说,而且浪费的种子也多。

从经济上来算的话,确实是算不过账啊。

不过,地域不同。

所以大家伙眼中的“好地”标准,也不一样。

要知道。

上级曾经大力号召过一个“358目标”:黄河以北的地,平均亩产要争取达到300斤。

黄河以南、长江以北,这片区域的亩产目标是500斤。

而长江以南,则要争取粮食亩产量,平均达到800斤。

——这个倡议,还是由老人家亲自提出来的。

通过这组数据,大家便可想而知:处于黄河以北的陕北,它平常的粮食亩产量,能有多高?

简直就是低的让人发指!

在原本就苦寒贫瘠的陕北,辛辛苦苦种一亩山地,一年才能收获100多斤粮食。

这都不稀奇。

要是遇到雨水少的年份。

一个山头上1000亩地,才收获1万斤粮食的事儿...又不是没有!

上1000亩地啊...

却只能收获1万多斤粮食...可以想象得出来,那些所谓的“庄稼地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凄凉景象?

只怕这里2、3颗黑豆,那里3、5根玉米,而且全都是死蔫蔫的...

真才叫个广种薄收,毛多肉少!

只怕庄稼的密度,还没野草高...

种山地只能靠天吃饭,广种薄收,坡地里庄稼的收成,有一年没一年的。

所以这些副堰围起来的地,三十里铺大队的社员们,哪舍得让它撂荒?

尤其是在那些杜家庄来的汉子们眼中。

副堰围起来的这些地,至少它还能有水灌溉,还能把种子给播种下去。

就凭这一点。

对于杜家庄那边的社员来说,这已经是难得遇到的好地,绝对属于上好的水浇地了!

等叶小川来到水利工地。

此时杜家庄来的大部分的精壮汉子,已经被抽调到三十里铺饭店那边的工地上去了。

继续留守在这里的,多半都是些老弱病残、或者是些婆姨女子了。

而叶小川到来之际。

远远就看见工地上浓烟滚滚,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放火烧荒呢!

等到叶小川骑着自行车匆匆忙忙赶过去,随着距离越来越近,弥漫在空气中的一股股恶臭,也越来越浓!

“干啥呢这是?!”

赶到地头一看,好家伙!

叶小川不由捏着鼻子直跳脚,“赶紧把灶里的柴禾给我褪了!把铁锅里那些玩意儿,全挑到粪凼里面去倒掉!”

“还有,你,还有你...赶紧去把那些火堆给灭了!瞎搞个啥啊,简直就是浪费人力物力!”

原来。

在副坝边上,一字排开10几口大铁锅,来自杜家庄的那些婆姨女子们,正在忙着烧火“熬粪”!

那么多牛粪、猪屎、羊屎,还有人黄金...在大铁锅里翻滚扑腾。

那味道...酸爽的!!

而在副堰围起来的那些土地之中,数十个大火堆,正冒着浓浓黑烟。

火光忽明忽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