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老支书和大队长很是担心,万一叶小川把事情干砸了?
那岂不就惨了?
他们同时又在暗地里,非常希望叶小川,赶紧把这几件事欢欢的办成!
真要如此的话。
就能彻彻底底改变三十里铺生产队,贫穷落后面貌了。
等到老支书,和大队长二人患得患失的...走了。
而此时,去县城里买东西的郝强、郝舒两兄妹也回来了。
郝舒烤肉烤带鱼,需要提前腌制,所以她自去找老闵领物料忙活。
叶小川则把小娟的弟弟揪过来,吩咐郝强给他理个发...想看看他的手艺,到底怎么样?
小娟的弟弟才10来岁。
小屁孩一个,不管最终剪的好不好,反正也不用担心丢人...
要是把王硕用来当试验品。
万一搞砸了,这家伙还不得抄起板砖,和自個儿拼命?
还别说!
这个郝强真还没吹牛,他理发的手艺,真还不赖!!
在饭店的小广场上。
就在郝强替小娟弟弟理发,那么一会儿功夫。
便引来了不少刚停好车的司机、货车上的押车员,以及在广场上摆摊卖假货的、那些跑江湖的家伙们的围观。
在这个时期。
大家要想理发,无非就是这么几个途径:拿着《理发一次》的票,去国营理发店。
要么就是趁着赶集的时候,在街边上的野摊子上解决。
还有不少人。
因为舍不得掏那1毛5分钱,平常大家伙儿就用剪刀,在家里相互帮忙剪。
这种自个儿理出来的头发,经常会凹凸不平,长短不一。
所以被社员们戏称为“坡改梯”。
郝强理发的手艺,不赖!
刚给小娟的弟弟理完发,便有司机一屁股坐在凳子上,问能不能把他的头发也给剪剪、顺带把胡子刮刮?
有生意上门,当然没拒绝的理由。
自有沐晴沐娜两姐妹,去饭店里帮着打热水、拿肥皂过来。
很有眼力介的杜老二、杜老三他们。
甚至还去搬了一张桌子过来,以便让郝强放理发、掏耳朵的工具。
人多力量大,三下五除二的。
一个简易的临时理发摊,便在饭店前面的小广场上支楞起来。
在这个时期。
男同志多半都是剪平头,而女同志留短发的,也很常见。
剪这些发型,速度很快的。
不到20分钟,郝强替那位货车司机理完发、刮完胡子。
等到他拿起镜子、摸摸腮帮子,左看右看很是满意。
随后货车司机掏出皮夹子问,“同志,我该给你多少钱?”
郝强初次干这事儿,一时半会儿也拿不准,只好扭头望向叶小川...
“理发收上1毛,刮胡子再收上8分钱,总共收这位同志1毛8分钱吧!”
没等郝强说话。
人家一个月工资78块5、外快不算,所以不差钱的货车司机,他自个儿倒还不好意思了:“是不是有点...太亏待这位理发师傅了?
我去东胜的国营理发店,理发是1毛7,刮胡子的话,也是8分...不过。
去了还得排队、耽搁时间不说,那里面的服务态度,唉...一曼介说球不成!